摘 要: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以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为例,对高黏改性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进行分析,并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级配为Ⅱ级配,最佳油石比为 6.2%;施工后左右幅路面抽检断面平整度为 0.71~0.91 mm,压实度为98.1%~98.8%,抗滑值(BPN)范围为59.07~76.12,均低于规范允许值。这表明高黏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道路工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黏改性沥青;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
0 引言
随着道路工程使用年限的增加,道路工程开始出现裂缝、坑槽、网裂等病害,影响了道路工程的使用效果[1-2]。改性沥青因其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耐久性能,在国内道路工程中已广泛应用[3-4]。目前,研究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性能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孟本文等[5]认为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大幅提升道路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变形性能;史立恒[6]提出了SBS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成套应用技术,施工后路面整体状况良好;谢连杰[7]优化设计了高黏改性SMA-13配合比,在国省道路工程中应用施工效果良好。然而,针对高黏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为例,确定了高黏改性 SMA-13 沥青混合料最佳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评价了施工应用效果,以期为类似的道路养护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全长5.31 km,主路横断面总宽度为24 m(两侧各10 m机动车道+中间4 m中分带)。其路基截面尺寸如图 1 所示。经检测,项目沥青路面病害面积占比达23%。综合考虑路面状况、材料性能、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采用高黏改性SMA-13混合料对该道路进行养护。
2 高黏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
沥青混合料所需原材料包括 SBS 改性沥青、高黏剂、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
2.1.1 SBS改性沥青基本性能
SBS 改性沥青来自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性能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SBS 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可用于高黏 SMA-13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高黏剂来自河南森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HVA。
2.1.2 粗、细集料物理性能
所用粗、细集料来自临洮县顺凯利建材有限公司,粗集料为玄武岩,细集料为机制砂,其物理性能指标如表 2 所示。粗集料、细集料堆积密度分别为1 460 kg/m³ 和 1 580 kg/m³,空隙率分别为 43.2% 和36.1%。
2.2 级配设计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拟定 3 种级配,如表 3所示。其中I级配粗集料含量较少,Ⅱ级配接近级配中值,Ⅲ级配中细集料含量较多。根据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制备不同类型马歇尔试件;根据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测试不同高黏改性SMA-13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确定最佳级配
不同级配下高黏改性SMA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指标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高黏改性SMA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有效沥青饱和度及骨架间隙度随着细集料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理论相对密度、空隙率则随着细集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油石比为7.2% 时,Ⅰ级配空隙率为 2.6%,Ⅱ级配空隙率为4.1%,与Ⅰ级配空隙率相比提升 57.7%;Ⅲ级配空隙率为 5.2%,与Ⅰ级配空隙率相比提升 100.0%。Ⅱ级配间隙率为 18.5%,Ⅰ级配间隙率为 16.6%,与Ⅱ级相比低了 10.3%;Ⅲ级配间隙率为 16.8%,与Ⅱ级相比低 9.2%。总之,仅Ⅱ级配的各项物理指标均满足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值。故将接近级配中值的Ⅱ级配作为最佳级配。
2.3.2 确定最佳油石比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测试 3 种油石比下高黏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结果如表 5 所示。由表 5 可知,随着油石比的增加,相对理论密度、空隙率以及稳定度降低;毛体积密度、间隙率、饱和度和流值增加。当油石比由5.8增加至6.4时,理论密度由3.695 g/cm3降低为3.645 g/cm3,降幅 为 1.4%;空 隙 率 由 5.5% 降 低 至 4.7%,降 幅 为14.5%;毛体积相对密度由3.423 g/cm3增加为 3.646g/cm3,涨幅为6.5%;有效沥青饱和度由73.5%增加至79.7%,涨幅为 8.4%。结合以往工程经验以及高黏改性 SMA-13 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参数随油石比变化规律,确定高黏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6.2 %。
2.3.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根据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测试最佳级配及油石比下高黏改性SMA-1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果见表 6。由表 6可知,当温度为 60 ℃时,动稳定度 9 167 kN;温度为70 ℃时,动稳定度5 359 kN,与温度为60 ℃时动稳定度相比降低。总之,最佳级配及油石比下高黏改性SMA-13 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检测结果均满足技术要求。表明制备的高黏改性 SMA-13 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证实前述确定的级配及油石比合理可靠。
3 施工技术及效果
3.1 施工技术
首先,对原路面结构进行铣刨及清理;然后,按照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高黏改性SMA-13混合料的制备、运输、摊铺及碾压;最后,待路面养护完成后,对路面平整度、压实度及抗滑性能进行监测,以评价施工效果。
3.2 平整度分析
路面摊铺竣工后,路面整体状态较为平整,且未见堆积状况,表明路面整体修复成效颇佳。通过平整度仪对两幅路面进行抽检,路面平整度检测数据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左幅路面抽检断面平整度在 0.72~0.91 mm;右幅路面抽检断面平整度在 0.71~0.87 mm。左幅及右幅路面各断面平整度差距不大,误差较小。所有抽检断面的路面平整度误差均低于1 mm,满足设计要求。
3.3 压实度分析
摊铺施工竣工后,路面压实状况良好,表面平整,无坑槽、松散等不良现象。路面压实度检测结果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知,采用高黏改性 SMA-13 沥青混合料修复路面后,左幅路面抽检断面压实度在98.1%~98.7%,变化幅度约为 0.612%。右幅路面抽检断面的压实度在 98.2%~98.8%,变化幅度约为0.611%。所有抽检断面路面压实度均超过 98%,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3.4 抗滑性能分析
通过高黏改性 SMA-13沥青混合料修复后,路面抗滑值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左幅路面抽检断面的抗滑值(BPN)在 59.07~74.05,变化幅度约为25.36%。右幅路面抽检断面的抗滑值(BPN)在63.05~76.12,变化幅度约为 20.73%。所有抽检断面的路面抗滑值(BPN)均超过设计要求的50。表明经过修复后路面结构抗滑性能良好。综上,高黏改性SMA-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合理、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在类似道路工程中推广应用。
4 结论
(1)随着油石比的增加,高黏改性SMA沥青混合料相对理论密度、空隙率以及稳定度降低;毛体积密度、间隙率、饱和度和流值增加,最佳油石比为6.2%。
(2)最佳级配及最佳油石比下制备的高黏改性SMA-13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为12.4 kN、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9%、渗水系数为10.4 mL/min,各项路用性能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表明高黏改性SMA-13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即确定的最佳级配及最佳油石比合理可靠。
(3)施工后,左右幅路面抽检断面平整度范围为 0.71~0.91 mm、压实度范围为 98.1%~98.8%、抗滑值(BPN)范围为 59.07~76.12,满足规范要求且变异性较小,施工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俊松 . 高黏改性 SMA-13 沥青混合料在道路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22(32):66-68.
[2]白宏光 . SMA-13 高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J]. 山西交通科技,2022(3):11-14.
[3]周勇,蒋龙松,张洪波,等 . 高黏沥青 SMA-13试验段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46(1):10-13.
[4]李洪山 . 公路工程中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SMA-13 面层施工技术应用[J]. 交通世界,2022(2):97-98.
[5]孟本文,于远建,张建男,等.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在道路施工中的稳定性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2,51(1):132-134.
[6]史立恒 . SBS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21(35):44-45
[7]谢连杰 . 市政道路高黏复合改性 SMA-13 配合比设计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3,30(12):72-74.
原创作者:周弘毅,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