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4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深圳大学、长安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高端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30多位国内外院士,8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参与方式,围绕大会主题“推动创新发展,铸就高品质工程”分享报告。大会同期推出重大桥隧工程十周年科技成果展和技术创新展,集中展示了由院士、专家学者团队历经多年研发的60余项科技攻关成果,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协会领导及专家参加大会,线上参会人次近10万沥青网sinoasphalt.com。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杜彦良院士主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2个主论坛。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分享了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建设途经。郑皆连院士、邓文中院士分别介绍了超大跨拱桥及关键创新、重庆两江大桥的美观设计。96岁高龄的孙钧院士分享了国内外近年来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若干热点问题。钮新强院士则探讨了国家水网与大型引水隧洞工程关键技术。聂建国院士介绍了工程实践的启示与创新。针对结构安全、寿命与耐久性基本问题,欧进萍院士介绍了桥梁结构全寿命性能智能监测与模拟预测。Herbert Mang、Luc Taerwe、Günther Meschke、Naeem Hussain等国外院士也分享了最新研究。

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始终聚焦桥隧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动体系创新和科技进步。大会设置了7大主题论坛,在重大桥隧工程建设论坛,邓铭江院士介绍了超特长隧洞集群TBM高效掘进与技术创新。林鸣院士则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创新实践。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论坛,杜彦良院士分享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与思考,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运维论坛,郑健龙院士着重谈到长寿命道路材料与结构服役性能的关键科学问题,高宗余院士分享了近年来我国高铁大桥新进展。在隧道(洞)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论坛,朱合华院士分享了隧道围岩数字孪生模型与支护动态设计方法。在重大工程装备与新材料、新技术论坛,杨华勇院士、刘加平院士分别介绍了智能盾构关键技术的一些探索和桥隧混凝土高性能化新进展。报告聚焦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深中通道、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天山胜利隧道、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琼州海峡铁路隧道、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中老铁路、中尼跨境铁路、张靖皋长江大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等重大工程和“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战略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角度探讨工程科技发展。吕西林院士和汪双杰大师主持了大会第二天的主论坛及闭幕式。闭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总结了本届大会在推动桥隧工程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的重大意义。此外,部分专家还分享了上海地区的桥隧建设。
本届大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大会报告与成果展示相结合,重大工程成就与企业创新成果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凝聚行业力量,增进合作交流,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到2025年底!河北高速公路将突破9000公里
“十四五”路网焕新!浙江加速高速公路提质增效
安徽省普通公路建设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总投资超百亿!甘肃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
密织现代综合交通网,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湖北交通“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桥隧比82%!九绵高速主体完工,9月下旬通车!
广州这条高速将扩宽至双向十至十二车道!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措施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基于GA10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优化研究
长寿命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控制及处治工艺
环保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估
直击现场,北京首条湖城一体赛车道即将亮相北京亦庄
商河:从交通“四无县”迈向省会北部交通新枢纽
双向六改十!这个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入施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