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起点规划。谋划农村公路发展,坚持以道路为支点,始终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美化环境、传承文化等关键环节,打破碎片化、单一化的建设模式,注重贯彻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梁平文化,“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带动一域经济、灵动一方山水”,围绕全区“柚、竹、渔”特色主导产业规划全区交旅融合。
坚持高品质建设沥青网sinoasphalt.com。注重以美育路、以文辅路,营造“风景在路上、文化蕴路中”的路域环境,充分挖掘道路所在地域文化特色,同步推进服务区、观景台、停车场、沿坡壁画等公路景观文化建设及公共厕所、垃圾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成旅游公路绿化风景墙。
坚持高水平管养。健全公路管护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严格落实“有路必管、有路必养”要求。将安全作为护好农村路根本,推广应用桥梁轮廓灯,安装旅游路段地标灯,道路运行更加安全。推行绿色生态养护方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实施公路可视范围内路域环境全方位综合整治,路域环境更为美观。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自建2套沥青拌和场,配齐养护机械设备,公路养护从“人海战术”转为“科技养路”。
坚持高质量运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农村公路运输保障率先实现4个100%,即全区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全区等级客运站覆盖率100%,客车运行线路波形护栏、安全标识标牌等安装率100%,农村客运招呼站点覆盖率100%。按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统筹布局,在镇、村两级持续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广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已开通公交线路4条,为9个乡镇、近20万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客运服务。
坚持高标准扶贫。以公路进村通组、助推精准脱贫为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实施10个市级贫困村、6个区级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交通扶贫公路建设约124公里,实现所有贫困村(组)通畅率达100%。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公益性岗位相关政策,真正实现“发展脱贫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