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今日    | 手机 | 资讯 | 沥青 | 商铺 | 企新 |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 详细信息
记者观察 | 稳投资,发力新基建正当时
2020年03月04日    阅读量:1463    新闻来源:上海证券报  |  投稿

这几天,在A股市场上,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股行情火爆。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的种种表现无疑是经济活动的投射。“新基建”概念股走强的背后有两点值得思量沥青网sinoasphalt.com


一是“新基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撑起了一片天,从远程办公到在线课堂,从线上消费平台到无人商店,从无人机扫码到使命必达的物流战场,从智能护理、送药机器人到远程医疗……新产业新模式缓解了疫情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撑。这些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的话说,就是“以新兴产业为动力源,‘消费升级+硬核科技’将成为贯穿未来长期的价格主线,并将持续向资本市场映射”。


二是“新基建”符合政策导向,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部委政策也在持续加码“新基建”。工信部近期多次表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基站建设力度;交通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称车联网将是5G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


地方发力“新基建”的动作更为明显。目前有25个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型基建,其中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近期北京、河北、山西、上海等13个省份公布了总投资规模接近34万亿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除了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领域外,各地区都加速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项目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新基建”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众所周知的以5G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传统基建领域中的补短板领域或者新兴子行业也是新型基建,比如交通运输短板领域的冷链物流,能源行业短板领域的特高压和充电桩,民生基建领域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


从各地透露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来看,近期地方明显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比如,黑龙江日前紧急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把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稳投资势必要挑起大梁。此次疫情对传统消费旺季带来冲击,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消费都受到很大影响,预计一季度消费增速会大幅放缓。此外,疫情波及全球经济及贸易,经合组织刚刚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中国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疫情对投资的冲击要小一些,且基建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稳基建能更快起到托底经济的作用。


这次席卷而来的“新基建”,与过去的“铁公机”等传统基建有着明显不同。“新基建”更着眼于“新”,有着更多科技内涵,其聚焦的领域比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都是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符合产业升级需要,也代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发力“新基建”,此其时矣!



标签:行业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沥青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邮箱:23341570@qq.com
微信关注WeChat
扫描关注微信,获取涂料最新资讯 公众号:中国沥青网 您还可以直接查找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