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今日    | 手机 | 资讯 | 沥青 | 商铺 | 企新 |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中心 > 详细信息
沥青路面车辙主要影响因素综述
2019年03月05日    阅读量:3215    新闻来源:沥青网 sinoasphalt.com  |  投稿

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但由于交通量的增大轮压的增加渠化交通程度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车辙现象成为沥青混合料铺面破坏的三大病害之一导致局部变形过大路面整体稳定性降低车辆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减小路面的水损害加快加重甚至造成结构破坏和产生水漂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多年以来学者们基于材料组成结构设计温度等维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并就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提出了意见中国沥青网sinoasphalt.com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单一变量的分析该文从多因素的融合视角综合论述和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


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车辙形成机理


沥青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粘弹塑性材料其力学性能与温度荷载及作用时间紧密相关即在低温环境和小变形范围内近似于线弹性体而在高温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则表现为粘塑性体在通常温度的过渡区域内则为一般粘弹性体沥青混凝土同时具有蠕变特性和松弛特性根据其粘弹塑性特征可将其蠕变分为迁移稳定和破坏3个阶段有限元分析认为蠕变变形可表示为温度应力和时间的函数多采用时间硬化蠕变模型计算其车辙


沥青混凝土车辙的形成机理


车辙是在渠化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所产生的竖向永久变形的累积起因于土层与基层的压实压密发展于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形成于压缩失稳剪切等塑性变形的累加按照成因的不同一般可将车辙分为4结构型车辙即由于路面各层因应力扩散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结构产生整体永久变形所形成的车辙其变形宽度范围大两侧不隆起断面呈现出U形或凹形浅盆状失稳型车辙即当混合料的剪切强度低于交通荷载在结构层内产生的剪应力时由于剪切流动变形不断积累而形成的车辙一般体现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不足轮迹两侧局部隆起或大幅推移压密型车辙即施工过程中压实功不足导致运营阶段在车辆碾压作用下混合料空隙率变小结构层变薄荷载较集中向下凹陷而形成车辙其两侧一般仅仅只有下凹而无隆起磨耗型车辙即路面结构顶层材料在轮胎的反复磨耗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持续不断损失形成的车辙


沥青路面车辙主要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简单地可归纳为材料内因与环境外因前者指路面材料质量和路面结构主要包括配合比矿质集料特性级配沥青胶结料性能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路面结构等外在因素则包括气候条件及交通条件等


沥青混凝土级配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填充料组成的粘弹性复合材料其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沥青与填充料形成胶结料的粘结力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沥青混凝土级配的选择与设计息息相关即级配通过改变沥青用量变换结构组合以及增减蠕变变形等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及其使用性能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骨料结构的模拟分析认为级配中的粗骨料作为整个混合物的结构核心通过沥青层传递和承担荷载以维持其结构稳定而骨料级配的比例会影响最终的组织结构及其空隙率的大小董泽蛟等通过对比分析马歇尔试验确定的7种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数据表明骨料内部级配中粗骨料的比例与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能力呈正相关而与沥青用量和混合料的空隙率呈反相关较高的粗骨料含量能够较大程度地阻止车辙的产生郭永红等则经过对车辙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刘红英等通过不同公称尺寸集料级配设计方法荷载压力以及不同压实厚度的车辙试验研究得到公称尺寸大的粗骨料级配的抗车辙能力高于公称尺寸小的级配的结论孟岩等对两种AC级配和两种美国级配共4种级配的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比分析后认为细集料含量偏高会形成驼峰级配导致混合料软化抵抗变形能力下降并通过车辙试验结果验证了大粒径级配的高温抗车辙能力的优越性张争奇等通过对实际路面抽样以获取级配比例对比分析其不同位置处变形的大小得出偏细骨料造成的集料骨架松散是车辙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认为细骨料形状一般比较单一而沥青砂浆的粘附数量与骨料表面接触面积成正比在荷载作用下较粗骨料更易发生相对滑移此外骨料的细化程度与扩散蠕变的贡献率蠕变速率变形量呈正相关而适当提高粗骨料的比例有利于抵抗沥青混凝土的变形


相反魏如喜通过车辙试验数据分析认为粒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粗骨料之间的空隙会明显增加其用量对抗车辙的贡献存在上限值推翻了粗集料含量越高其骨架越强的观点通过试验研究认为随着空隙率的增高水损害指数增大间接拉伸强度减小重量损失百分率增加此外粗骨料的高空隙率可能导致沥青砂浆不足以完全填充骨架空隙造成实际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的二次压实从而降低了沥青稳定度和流值王金彤等对立方体长棒状圆盘状和刀片状4种不同形状的粗骨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立方体骨料的抗车辙能力最好的结论换言之棱角分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郭永红则从理论层次论述了粗骨料破碎面的数量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机理认为较多的破碎面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路面车辙


在一定区间内沥青混凝土选用较高粗骨料含量及其较大公称粒径尺寸的级配能够形成稳定的骨架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抗车辙性能但骨料粒径超出某一界限值后则由于空隙率增大导致运营阶段的二次压实反而不利于车辙的预防同时棱角性较好即棱角值高的粗骨料便于矿粉等的填充有助于嵌挤作用抗车辙能力的提高


沥青用量的影响


沥青是一种具有防水防潮和防腐能力的有机胶凝材料分为液态半固态或固态在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主要作用是与细集料以及矿粉等填充料形成胶结料促进集料之间的粘结提高混合料的整体性因此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实际配制过程中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的沥青用量的确定一般可根据马歇尔试验或者SGC法确定但对同一级配后者比前者用量少0.2%~0.5%


孟岩等认为在最佳油石比下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宜控制在4%左右以保证级配的密实性王金彤等在对相关试验数据分析后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但谭忆秋等通过对实际路面车辙的深度分析认为当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在4%左右时对其抗车辙性能是不利的而理论认为低于试验值约0.3%的设计沥青用量可以最优地体现沥青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因此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基于沥青用量试验确定王钦胜等和魏如喜通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试验证明沥青用量与沥青混凝土的劲度以及集料颗粒间的内摩擦阻力和锁结力呈现反相关的关系认为在剪应力作用下沥青粘结剂扩张部分集料产生移动破坏路面整体稳定性5kPa及以上的剪切荷载才会影响沥青粘结剂的应力所以沥青用量的适当减少对抗车辙是有利的但应处于某一合理范围内偏低的沥青用量既会使得沥青膜变薄导致混合料的延伸能力和粘结力下降脆性增加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开裂还会造成混合料空隙率增大使其暴露在不利环境中的可能性加大老化速度加快水损危害概率增加谭忆秋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料级配和沥青胶浆数量合理的沥青混凝土碾压过程中仅产生压密变形而无明显的粗骨料向两侧滑移的现象使得车辙量较小


控制沥青用量处于合理的水平可以保证混合料的延伸能力和粘结应力使变形单一化减小化有效降低车辙发展速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沥青混凝土结构组合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的4类车辙中失稳型车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最大不仅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合有关而且与沥青面层中面层材料的选择和内部级配亦有密切联系


乔英娟等以不同沥青层材料不同沥青层结构组合以及不同基层为研究对象以沥青层的侧向位移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指出当沥青混合料上中面层结构组合不协调时上面层极易出现侧向流动而发生失稳变形董泽蛟等通过7种混合料组成的3种路面结构的车辙试验对比分析认为当面层各层的模量不产生间断变化且结构组合较协调时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分布比较均匀路面结构整体抗车辙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原因在于各层模量相差较大的面层导致相对较小模量层或层间成为薄弱区域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得不到有效扩散而分布不均造成变形的累积和车辙的产生


沥青面层结构中面层的流动变形是车辙变形的主要根源可占车辙变形的60%吕伟民利用层状弹性体系计算软件BISAR3.0计算得到各剪应力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沥青面层中的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中面层张争奇等根据具体的路面结构及其材料从路面各结构层变形的角度验证了中面层出现剪应力最大值τmax并通过有限元计算不同深度处应力的大小结果表明τmax出现在距离路表面6cm左右原因可能是在初期荷载作用下中面层可以较好地将荷载传递和分散到承载面积较大的下面层使应力变小和变形缓慢从而避免出现车辙在下面层压实之后中面层成为荷载的主要作用区域并承受剪应力的循环作用导致混合料的动态剪切模量降低而当中面层抗剪强度小于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时就会出现剪切流动变形造成荷载处沥青上面层下凹两边凸起形成车辙此外可能造成路表积水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容易造成路面的过早损坏董轶等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有限元蠕变模型分析中面层结构对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沥青车辙与沥青混凝土的中面层两者可通过蠕变参数建立密切相关的函数方程认为沥青中面层的材料参数与蠕变参数An之间相互影响即蠕变参数n与车辙对蠕变参数A的敏感性呈正相关而蠕变参数A与混合料的车辙深度呈正相关与混合料增加的速率呈反相关由董轶等的模拟分析还得到适当增加中面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小车辙深度的结论因此沥青混凝土的车辙与中面层材料的选择以及厚度的设计紧密相关


沥青面层结构中保证其中面层一定的厚度剪切模量的连续性与材料组合的协调性有利于变形的整体扩散和均匀分布可以有效减小车辙深度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沥青混凝土蠕变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蠕变的发生始终伴随着蠕变变形导致其整体稳定性破坏抗剪能力降低失稳型车辙产生的可能性增加是影响车辙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粘弹性蠕变可分成蠕变迁移蠕变稳定和蠕变破坏3个阶段其中蠕变迁移阶段和蠕变破坏阶段对车辙的影响比较小栗培龙等对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静态蠕变试验研究表明蠕变迁移阶段的材料不断压实蠕变速率越来越小材料完全压实后材料内部形成完全密实的骨架结构粘结力和锁结力增大集料扩散和滑移的可能性减小路面整体性和稳定性好到蠕变破坏阶段时路面已经损坏研究蠕变对车辙的影响已经没有意义对车辙影响最大的是蠕变稳定阶段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路面运营过程中的温度以及荷载决定着稳态蠕变变形的大小


通过理论分析得知温度不仅影响沥青砂浆的性质同时也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蠕变因为沥青混合料的模量在温度的循环作用下呈非线性减小低温环境下沥青混合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大而高温环境下沥青砂浆的粘滞性凸显胶结料的粘结力集料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及其抗剪强度降低在荷载作用下矿料之间产生的切向应力分量促使骨料沿接触面发生滑移沥青混凝土的蠕变激活能减小和高温稳定性降低蠕变变化速率加快和蠕变变形发展导致失稳型车辙形成


周岚等通过有限元研究温度及车辙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高温条件下车辙发展速度远大于低温条件下的发展速度同时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低温条件下的车辙增长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车辙深度增长绝对值更大


通过对春夏两个季节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同深度的温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面层区域范围内的温度总是最高的且保持恒定不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而离路面越近混合料内部温度越高也正是上面层极易出现侧向流动发生失稳变形的原因此外同一深度处温度与混合料内部应力呈正相关速度较慢的移动荷载对混合料造成的影响更大因为移动荷载是以压力脉冲的方式作用在混合料的每个元素上使其作用时间较长作用深度较深产生的影响较大


在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必须调整内部结构通过增强集料之间的作用力来抵抗外力而内部结构的重新有序化需要不断消耗沥青混凝土的能量造成结构内部能量损失的不可逆性同时能量的耗损量随着荷载的加大而增多在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蠕变发生和车辙形成的几率加大


加强沥青混凝土骨料的骨架作用保证行车速度和行车荷载等可以降低蠕变变形提高抗剪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有效减小车辙产生和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抗车辙剂和层位格栅的影响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材料性能之外还包括行车荷载及其作用时间交通量和渠化深度路面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等交通与气候条件路面压实度混合料离析程度层间粘结状况等施工质量同时沥青混凝土的车辙也可以通过外部人为因素来影响如添加抗车辙剂和层位格栅


添加抗车辙剂可以提高集料的粘结作用集料稳定性和抗剪能力以及沥青的改性作用减小蠕变的可能性及其永久变形


伍石生等对不添加抗车辙剂与添加PRPLASTS抗车辙剂以及添加不同掺量PRPLASTS的沥青混合料的对比分析认为PRPLASTS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路面质量提高了高温动稳定度和抗车辙能力丁庆军等对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及彭兴海等对不同级配AC-20AC-16AC-13沥青混凝土是否添加抗车辙剂的对比试验也表明了相同观点


添加层位格栅可以减少集料颗粒的横向移动加强集料颗粒嵌锁作用有效分散荷载应力降低路表变形量改善路面混凝土稳定性有效控制车辙的发生王朝辉等通过对不同层位格栅的沥青混凝土10cm深的车辙试验表明铺有格栅的沥青混凝土抗车辙能力比未铺设的好抗车辙能力得到加强刘建兰等对不同层位格栅加筋试件的层间剪力和层间拉拔试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杨有海等对不同荷载不同模量土工格栅不同层位铺设的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土工格栅铺设前后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和位移的改变情况表明土工格栅的铺设可以降低结构层中的应力和位移改善沥青路面性能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


结论


(1)级配对沥青混凝土车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级配骨料比例尺寸以及形状的选择上设计均匀合理公称尺寸较大的级配选用平均棱角性好锁结力强的骨料并适当提高内部级配中粗骨料的比例有助于减小沥青路面的车辙


(2)沥青主要是通过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力劲度及其密实度与集料之间的作用力对车辙产生影响减小0.3%SGC法或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是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沥青用量合理取值


(3)通过设计各层模量相当的路面结构选择蠕变参数An较小的材料以及适当增加中面层厚度可以有效分散荷载作用力提高抗剪能力降低混凝土蠕变有利于避免车辙的发生并提高路面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4)配制沥青混凝土时添加抗车辙剂铺设沥青路面时加铺层位格栅可以改善沥青路面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车辙能力


标签:技术中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沥青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邮箱:23341570@qq.com
微信关注WeChat
扫描关注微信,获取涂料最新资讯 公众号:中国沥青网 您还可以直接查找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