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交通部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指出,中国高速公路规划里程达11.8万km,预计高速公路投入约2.5亿元。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每年需投入约3.5亿t的原材料用于公路建设与道路养护,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中国沥青网sinoasphalt.com。为降低碳排放量,中美于2014年11月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在2005年基础上计划于2025年实现26%~28%的减排目标;中国计划于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针对沥青路面建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广泛研究。根据当地工程调查,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沥青路面建设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模型,用于潜在温室气体的评估;潘美萍运用生命周期方法划定了沥青路面碳排放范围,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然而,国内外对碳排放的研究局限于区域性,没有形成系统的计算体系。通过对沥青路面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及低碳建设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及理论依据。
沥青路面建设碳源清单
项目组对陕西、云南、甘肃、重庆、四川等多个省份10条高速公路进行了调查。在工程实际调查中,以沥青加热、集料加热、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过程为基础,统计和计算沥青混合料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在能源消耗调查中,跟踪记录每个施工阶段施工机械日能源消耗量、生产能力、机械类型等,并选取可靠度高、离散性低的10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得到碳排放量清单。
碳排放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建立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从原材料进场到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等包含多个施工工艺,涉及多种施工机械、多个施工环节。目前,中国沥青路面建设基本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在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中,为了便于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碳排放的比较,将CO2和由全球变暖潜值转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称为碳排放量,有利于形成统一指标,便于各高速公路各环节之间的碳排放比较。
由于中国对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碳排放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中国独立的与环境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具有全球性、普遍性的碳排放因子作为中国高速公路能源碳排放因子,满足中国当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碳排放的计算要求。运用全球变暖潜值将各种温室气体转换成二氧化碳当量,进行中国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碳排放计算。
为了保证碳排放计算模型的科学性,研究采用生产、施工1t沥青混合料的碳排放量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横向比较对象,以统筹沥青路面建设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状况,从而建立全面、可靠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碳排放量计算
根据沥青路面碳源清单,运用所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碳排放量。
可以看出:沥青路面建设各环节碳排放量差异显著。在沥青路面建设碳源调查中发现,碳排放与地域、施工工艺、施工水平、机械老化程度及原材料的选择等有很大关系。但高速公路G、H、I、J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6条高速公路排放量,结合碳源清单分析,燃料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碳排放关键环节分析
沥青路面建设过程涉及很多工序,每一工序都需要特定设备,消耗不同类型的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很大。通过对不同工序碳排放量分析,确定碳排放关键环节,为低碳建设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为控制碳排放量提供合理方案。
碳排放比重分析
沥青路面建设包括沥青加热、集料加热等8个环节,根据沥青加热和集料加热环节能源的不同,将10条高速公路划分为甲、乙、丙3类:甲为沥青加热环节燃料为煤,集料加热环节燃料为重油;乙为沥青加热和集料加热环节燃料均为重油;丙为沥青加热和集料加热环节燃料均为天然气。根据各环节碳排放计算结果,以平均值作为各类的代表值,得到各环节碳排放比重。
可知:尽管能源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各环节碳排放比重相近,且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拌和过程占据了整个过程碳排放量的90%以上,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集料加热环节碳排放占沥青路面建设碳排放比重最大,约为66.58%,是低碳建设技术措施主要实施对象。
碳排放权重计算
由于每个环节碳排放量比重不同,其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应对各环节碳排放权重进行计算。通过权重的分析可以直观看出整个过程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减少因信息的偏颇或缺乏而造成的影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重要性标度。
满足一致性检验,结果具有可信度,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环节的权重系数。
可知:集料加热环节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沥青加热环节和拌和过程;其他环节所占权重较小,对碳排放量总体贡献较小。
关键环节分析
根据碳排放比重分析和权重计算可知:虽然能源类型不同,但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拌和过程的碳排放占据整个过程碳排放量的90%以上,权重占整个过程权重的0.8以上,是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碳排放主要来源。所以将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拌和过程定义为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关键环节。对关键环节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对低碳建设技术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改变能源类型低碳减排效果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煤的市场价格约为500元/t,重油4 500元/t,天然气3.41元/m3,以生产1t沥青混合料为横向比较对象。
改变能源类型的低碳效果在铜黄高速公路建设中进行检验,在集料加热阶段,以重油为能源时,碳排放量为20 143 000mg,用天然气作能源时,碳排放量为5 005 572mg,减排幅度为24.51%;在沥青加热阶段,用煤作燃料时,碳排放量5 178 236mg,用天然气为能源时碳排放量3 193 579mg,减排幅度38.32%,减排幅度明显,应用效果良好。
降低含水量低碳减排效果分析
集料加热环节是沥青路面建设的关键环节,了解集料含水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意义。在油石比为5.1%,矿粉含量4%,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00t/h、集料加热温度为175℃的情况下,计算含水量降低1%时的能源消耗和成本变化情况,以生产1t沥青混合料所需的集料为横向比较对象。
可知:集料含水量对降低沥青路面建设的碳排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降低含水量能够节约能源,降低集料加热环节的碳排放量。采取有效措施如搭建遮雨棚降低含水量,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低碳建设技术方案
根据减排效果分析,提出关键环节的低碳建设技术方案。通过对关键环节的低碳减排控制,减少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以生产1t沥青混合料为横向比较对象。
根据调查,遮雨棚市场价格为120元/m2,工地所用遮雨棚面积约3 000m2,搭建遮雨棚的成本约为3.6万元。搭建遮雨棚使含水量由3%降至2%,以沥青路面宽10m、厚18cm、油石比4.8%为例,则修建3.1km即可收回遮雨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集料加热环节的成本与碳排放量,而且遮雨棚可以重复利用,为后续工程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可用资源。
通过两种不同的低碳建设技术方案的实施,降低了沥青路面建设成本,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当沥青加热环节采用油改天然气时,成本降低幅度最大;煤改天然气时成本在增加,但总成本在降低,同时环境污染的后期治理成本也降低,节约了资源。改变能源类型、搭建遮雨棚等措施,不仅能够降低碳排放量,也能有效减少成本,是经济可行的低碳减排技术方案。
加热新工艺、新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以红外辐射加热、高温超导热管加热、太阳能加热为代表的绿色、环保型加热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新工艺成熟化、实用化后,将是公路建设行业的能源发展新方向。
结论
(1)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过程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调查分析,将沥青路面建设划分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等8个阶段,并确定了沥青路面建设各环节碳源清单。
(2)根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阶段划分及工程实际调查,以生产、施工1t沥青混合料作为横向比较对象,结合国际能源碳排放因子及全球变暖潜值。
(3)通过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环节的碳排放比重,结合各环节权重系数,确定了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混合料拌和为沥青路面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
(4)通过改变能源类型、降低含水量、搭建遮雨棚等措施的经济效益和低碳效果分析,提出了以改变能源类型、降低含水量为主要方向的两种低碳建设技术方案,碳排放减排幅度分别为32.30%和35.93%,成本降低幅度分别为18.58%和6.03%。节能减排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节约成本,工程应用效果好。
预计到2025年底!河北高速公路将突破9000公里
“十四五”路网焕新!浙江加速高速公路提质增效
安徽省普通公路建设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总投资超百亿!甘肃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
密织现代综合交通网,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湖北交通“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桥隧比82%!九绵高速主体完工,9月下旬通车!
广州这条高速将扩宽至双向十至十二车道!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措施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基于GA10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优化研究
长寿命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控制及处治工艺
环保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估
直击现场,北京首条湖城一体赛车道即将亮相北京亦庄
商河:从交通“四无县”迈向省会北部交通新枢纽
双向六改十!这个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入施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