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分别对应原油的库存周期和宏观周期。大部分时间,原油的库存和宏观周期同向变化,商品和金融属性共振驱动油价。而当库存与宏观周期发生背离时,哪项因素主导油价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沥青网sinoasphalt.com。以OECD综合领先指标作为全球宏观周期的指标,以美国原油库存同比作为原油库存周期的指标,通过回顾2000年以来原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发生过的4次背离(见图11),有助于把握影响油价变动的核心因素。
图11 2000年1月-2018年9月OECD综合领先指标和全美原油库存同比
资料来源:WIND,中粮期货研究院
2002年2月开始,西方发达经济体在互联网泡沫和2001年“911事件”的余波冲击下陷入不景气,信息技术产业过剩,股市下跌,宏观周期走弱。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引发原油供给缺口担忧,加之美国原油市场主动去库存,库存周期占主导,Brent原油价格从20美元/桶上涨至34美元/桶左右,涨幅70%,直到2003年3月美国正式发动伊拉克战争,沙特增产,交易者卖事实,油价下跌。
从2003年4月开始,伊拉克战争结束,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美国和欧洲经济开始复苏,股市快速上行,同时加入WTO后的中国原油需求快速增长,宏观周期走强。而美国原油库存触底反弹,原油市场进入需求和库存同时上升的主动补库存阶段,宏观周期占主导,Brent油价从25美元/桶上涨至40美元/桶。
从2007年3月开始,美国经济增速在5.25%的联邦基金利率下显现疲态,受次贷危机冲击,宏观周期开始掉头,但未对油价形成压倒性利空。同时,全球的原油实物需求高企不下,伊核问题和尼日利亚局势加剧,尽管OPEC原油总产量从3000万桶/天增加到3200万桶/天以上,仍然跟不上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速,美国原油库存持续下降,库存周期占主导。
另外,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宽松,银行混业经营,股市、债市动荡,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原油期货和实货市场套利,Brent油价从60美元/桶一路上涨至2008年7月11日的历史最高值147.5美元/桶,涨幅146%。随后,在预期反转和监管压力下,投机资金快速撤出,原油期货的流动性严重不足,至2008年底油价跌去75%。
2010年10月起,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宏观周期向下,但11月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为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提供了流动性。12月,突尼斯国内爆发动乱,2011年2月,利比亚内战爆发,原油产量从160万桶/天降至8月的不足10万桶/天,加上伊朗被制裁后产量下滑,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库存周期占主导,Brent油价从80美元/桶上涨至115美元/桶,涨幅44%。
2017年11月以来,美联储4次加息收紧流动性,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土耳其、阿根廷、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涌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宏观周期向下。而OECD国家原油库存在OPEC+减产的推动下回到5年均值,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引发供给缺口担忧,跨大西洋两岸的供需不平衡加大,在WTI与Brent价差拉宽之后,出口增加拉动美国持续去库存,库存周期占主导。截至2018年10月,Brent原油价格从60美元/桶上涨至86美元/桶,涨幅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