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102104井经过酸化,目前日产油12吨,不含水,自喷生产,真是太棒了。”11月16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二厂TH102104井观察油井生产情况的开发研究所技术员孙博闻兴奋地说道。
由奄奄一息的“病危井”变成“产油大户”,是该厂地质、工程人员合国“把脉会诊”、“对症下药”、精准施治的结果沥青网sinoasphalt.com。
TH102104井位于塔河十区T708断裂南部,2016年2月酸压完井后自喷生产,累产原油2.1万吨,2019年油井高含水后注氮气压锥无效,变成医治无效的“病危井”。
“我们要加强地质、工程联合攻关,找出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面对低油价冲击,开发研究所所长梅胜文、副所长张世亮带头向这一难题发起进击。
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头脑风暴的联合会诊,认为是由底水沿优势通道锥进造成该井生产高含水,决定实施淀粉胶堵水。2020年5月对该井实施堵水作业后生产无明显改善。第一招失败了。
“我认为该井堵水无效的原因是区域油水界面整体抬升,位于同层位的邻井TH10290CH、TH10264CH井先后水淹,而同样注氮无效的邻井TH10249CH井侧钻至顶部后自喷生产日产油25吨,我建议TH102104井上返酸压。”措施排查会上,油藏技术员王栋提出建议。
经过集中研讨,决定实施第二招上返酸压,打水泥塞至5800米,封堵水淹层位,酸压打开上部储层。
首次挤堵后探得塞面5913.5米,打塞失败,技术人员分析该井近井储集体发育规模大,水泥漏失导致打塞失败。
二次挤堵吸取首次打塞失败的教训,采取井筒伴液填砂为后续水泥堵剂“填缝架桥”措施,打塞后侧吸水,泵压由5兆帕升至12兆帕后走平,不满足酸压作业侧吸水压力高于25兆帕的标准。讨论决定进行吸剖测试,结果显示塞面附近吸入大,疑似塞子不实,存在通道与原储层沟通,为保证酸压施工效果,决定实施第三次打塞。
三次打塞后,侧吸水泵压由0升至22兆帕走平,依然不满足酸压作业对塞子的要求。
是继续按原设计实施第四次打塞还是认为塞子结实对上部储层实施酸化成为摆在他们面前两难的选择。
经过充分讨论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塞子是实心的,测吸水不合格是上部储层发育造成的,于是决定对上部储层实施酸化,改善近井通道。
经过酸化治疗,TH102104井终于起死回生。另外,该井由酸压变酸化,节约施工费用100余万元。
|
普光气田投产至今已有11个年头,始终保持着高效安全开发的水平。但随着生产,部分阀门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类故障,严重制约了气田的安全生产。
针对该类疑难问题,普光分公司采气厂立足安全、降本、高效三大主调,持续攻坚创效,不断创新形成高效维修技术。今年以来,该厂创新技术措施,先后高效维修整改气井阀门“疑难杂症”10余次,切实保障了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
安全是创新的根本。采气厂牢固树立“不安全就不生产”“确保安全再整改”的工作意识,认真分析作业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针对大湾404-2H井采气树7#阀门开关困难,气井无法生产测试问题,该厂根据实际,编制技术保障方案,为确保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组织开展前期试验,通过反复验证地面安全阀漏失、强化操作演练等工序,克服了该井井下安全阀关闭不严等难题,实现安全更换。
降本是创新的基点。采气厂坚持“降本”就是“增效”指导思想,根据阀门故障类型和位置研究最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9月7日,该厂优化制定大湾4011-2井“双阀水封”技术保障措施,顺利实现地面安全阀整体更换施工,为该井后期顺利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湾4011-2井采气树地面安全阀存在开关不到位问题,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压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向地层注入压井液后造成气井投产困难的难题。10月9日,该厂一次性成功在线维修普光107-1H井采气树2#闸阀开关不动问题。此次在线维修作业通过精准定位故障点,从而将原定计划的更换阀门措施优化为阀门维修保养,在大幅度降低风险的同时节约成本近10万。
高效是创新的目标。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采气厂始终把缩短作业时间,降低产量影响作为重要因素。针对大湾402集气站外输ESDV出现泄露问题,该厂在对问题分析后,制定出了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阀腔放空、整改渗漏的措施,并成功整改。此类问题在集气站场是第一次发生,也是首次采用在线维修的方式成功完成阀门放空阀整改。在线维修的措施切实保障了产量的稳定。
|
10月29日,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81-2HF井因井底积液严重被迫停产,进入躺井状态。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对该井实施压缩机气举工艺,顺利排出井底积液,日产量达9万立方米。
页岩气井生产过程均为携液生产,气井“年轻”时,气量足、压力大,能冲破积液阻力顺利采出,井底积液也随之带出。随着气井年龄变大,地层能量下降,气体携液能力降低,使积液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气井不能正常生产,成为水淹躺井。目前气田老区井底积液严重、经常躺井的气井达30%,已成为气田稳产上产的难题。
涪陵页岩气公司积极探索优化排积液、助上产的技术措施,技术人员摸索合理有效的排液措施,积极对水淹躺井实施压缩机气举工艺,即利用压缩机为气井注入高压气,助力气井排出积液,恢复气井产量。
“通俗地讲,就像给年老的气井打强心剂一样,为它添气加劲,助它恢复体能,排出井底积液,从而恢复生产。”涪陵页岩气公司采气工程管理部主任张连平形象地比喻。
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流程和工艺,因地制宜优选气举气源,在合理控制注气参数的前提下,将气体经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压气体注入被气举井井筒,快速增加油管压力,增大生产压差,将井底积液从油管中排出,让水淹气井死而复生。
今年以来,涪陵页岩气公司累计对216口气井实施压缩机气举排液工艺措施,累计措施产气4.4万立方米。
|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尚店油田实施化学降粘驱方案后,截至目前,开水井3口,开油井7口,日产油水平由原来的1.5吨/天上升至16吨/天,增油幅度10倍以上,目前已累增油4960吨,枯木发出新枝。
尚店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生产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井距大,2012年以来注水量持续下降直至注不进水,到2019年7月区块仅开井2口,日产油能力仅1.5吨。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稠油所与滨南采油厂工艺所、地质所、管理区密切结合,在精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室内化学剂筛选及评价,通过物模和数模优化注入参数,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水井降粘驱替+油井降粘吞吐引效”的治理思路,编制了化学降粘驱治理方案。
该方案于2019年7月开始实施,截至目前见到喜人效果。尚10-49块化学降粘驱替的成功,为其他类似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
今年年初以来,中原钻井二公司永川项目部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从严从细落实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两固两控两提升”工作思路,引领干部职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提质增效,在西南工区创出多项高指标,彰显中原铁军风采。
“项目部自2018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在强管理、重技术、保安全上练就‘真功夫’。”该项目部经理刘平说。
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为扎实推进持续攻坚创效行动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永川项目部以井场为中心,充分发挥项目部地质工程一体化、井筒一体化管理优势,深入钻井队,帮助井队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该项目部详细调研邻井工况及作业风险点,结合邻井经验,每口井制订“地质一层一策”等方案,通过强化现场管理,严格管控施工各环节,帮助钻井队创出高指标。
7月5日6时30分,该项目部70258钻井队承钻的永页51-2HF井钻井进尺4400米,至此该队在永页51平台累计钻井进尺达10002米,成为钻井二公司永川项目部钻井进尺突破万米的首支钻井队。
项目部针对永页51平台防碰技术要求和水平段较长、井下气层压力高等施工难点,组织帮扶小组,驻井帮扶。帮扶组和井队技术人员一起精心设计施工方案,细化现场管理,充分利用完井电测、固井侯凝等生产间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整改,全力保障设备正常,确保井下安全,把好质量关。
“在关键工序上,项目部落实责任人,配合钻井队在关键工序和井控风险点实时盯防,确保风险点项目部驻井干部全覆盖、关键环节技术把关全覆盖。”该队平台经理刘新卫说。
该队于6月14日15时顺利钻完永页51-3HF井5602米进尺,仅用34.5小时完成下套管5602米。
严抓细节保安全
9月19日,记者来到永川项目部70227钻井队采访,井场现场标准化程度之高,令记者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从钻井平台上往下走时,记者注意到实习电气师刘强将把脚伸进位于平台扶梯口的铁盆里,用里面的锯末揉搓工鞋,将工鞋表面的油污清除干净,才从扶梯往下走。
这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平台上每个扶梯口都有一个盆子,员工下平台前必须将工鞋上、手套上的油污清理干净才能下扶梯,避免将油污带到其他地方。”该队副经理黄阳华告诉记者。
安全管理上的小细节可不止这些,记者来了兴趣,跟着黄阳华看看该队如果在细节上取胜。
不看不知道,细节还真不少。高压软管、硬管、电缆等用支架撑起来,拖动时,也不会跟地面摩擦,造成胶皮破裂,带来泄漏、触电等风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整齐摆放在井场门口的架子上,紧急情况时,可直接背上,建立呼吸;空调主机有了防雨罩,避免日晒雨淋造成的老化……
这些细节工作都是黄阳华带领员工完成的,这些创新也是源于他们对生产过程的细心观察。三台高压泵拆装螺栓费时费力,黄阳华仔细观察后,创新“对解线”拆装法,在每个螺栓上画上标记,对角打紧或打松,这样大幅度提升了修泵效率。
“页岩气市场日趋成熟,各项目部管理也不断细化,想要制胜就要出奇、出新,就必须从细节下功夫。”永川项目部副经理曾涛说。
7月15日,70227钻井队圆满完成泸210井的四开取芯任务,创造了该区块取芯总长和取芯收获率最高纪录,受到了甲方高度赞扬。
技术帮扶助力井队提速
永川项目在生产组织上注重技术为一线井队服务,项目部先后成立两个技术攻关小组,深入钻井一线为井队提供技术服务。攻关小组坚持用70%的工作时间蹲守现场,一切围着转盘转,根据钻井中的难点、阻点开展技术攻关,破解一道又道技术难题。
“攻关小组由项目部技术、泥浆等技术人员组成,在钻井过程中,执行关键工序责任人和井控挂点盯防,确保风险点驻井全覆盖、关键环节技术把关全覆盖。”刘平说。
7月28日,永川项目部70171钻井队施工的林页3HF井顺利完钻。
林页3HF井是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布置在四川盆地川东南低陡构造带林滩场-丁山构造带林滩场构造南翼的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5806米,实际完钻井深5830米。
该井施工中,技术攻关小组联合70171队一起开展积极开展邻井资料调研,综合考虑成本和时效,优选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使用1.5°螺杆+PDC钻头侧钻一次成功,确保井身质量各项数据全面达标。
该井1500米水平段施工仅用时7.75天,从造斜段3819米至水平段5830米一趟钻钻完进尺,采用史密斯MDI516PDC钻头实现单只钻头进尺2011米,连创林滩场区块三项新纪录,并收到来自甲方的一封表扬信。
|
“今年2月27日,江汉石油工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正式更名挂牌,标志公司转型获得成功,环保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提起年初公司更名挂牌,员工们依然记忆犹新。
环保技术服务公司前身是运输公司,低油价下,传统运输业务安全风险高、市场门槛低、技术含量低、运行效益低的“一高三低”矛盾愈发突出。
2014年,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注册成立环保技术服务公司,以涪陵页岩气田油基岩屑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油气田环保服务,积极推进运输公司转型发展。今年来,公司加快推进运输业务向环保业务转型,实现环保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处理油基钻屑与去年同比增长114%、泥浆不落地处理量同比增长194%,环保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5%。
攻技术:核心工艺取得新突破
年初,拜城处理站1号油基岩屑处理装置连续运行1008小时,创中国石化油基岩屑处理装置连续运行时间新纪录,设备利用率达到了89%,生产效率整整提升了14倍,公司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
油基岩屑处理装置是该公司环保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开展油基岩屑处理业务之初,公司环保装置连续运行72小时就要停工维护,生产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该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团队,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强化安全管理、优化运行组织,开展11项技术改造,攻克了诸多难题。油基岩屑处理装置连续运行时间持续提高,故障维修时间不断降低,将油基岩屑日均处理量提升了7%,使公司的连续运行油基岩屑处理装置总日处理能力达到230吨左右,处于国内领先。
与此同时,公司加大对环保科研技术的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创新、科研攻关步伐,自主研发污水处理加药混合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开展技术创新和革新工作,在环保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油基岩屑热馏处理装置出料设备的革新改造,获全国技术创新奖;2篇论文分获集团公司环保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大幅提升了公司在环保业的竞争力。
拓市场:多点开花获得新业绩
目前,公司以“两大盆地”为战略支点建成了川渝地区、新疆拜城、湖北江汉三个环保单位,业务涵盖油基岩屑处理、水基泥浆不落地、油田污水处理、环保咨询服务等业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开拓高效市场。
川渝环保项目部市场开发坚持“稳内拓外”的工作思路,紧盯各钻井公司的勘探开发步伐,坚持“优质服务,互利共赢”理念,站稳各地区公司钻后治理市场,目前新开拓外部市场泥浆不落地业务,收集油基岩屑量同比增加近10%,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喜人局面。
川渝来喜讯,大漠传捷报。今年,塔里木油田油基泥浆废弃物处置招标中,拜城环保分公司克服疫情防控带来严格交通管制,限制人员流动等困难。在距离投标的冲刺阶段,拜城环保分公司班子成员带领大家重新梳理投标方案,检查标书内容,会议室每天都是灯火通明,用分厘必争的态度,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参与中石油两轮的全国公开招标后,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良好的信誉口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拿下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市场大单,创环保技术服务历史以来中标额最高纪录。
公司还抢抓西北油田下放泥浆不落地处理业务的契机,取得10支钻井队的泥浆不落地施工资质,全面铺开环保技术服务。同时,凭借专业技术优势、市场信誉度、市场公关能力,开展延伸服务,办理了西部钻探的市场准入资质,积极开拓泥浆和仓储配送业务。
今年,公司中石化以外市场环保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5%。
强管理: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国家注重环保产业发展,江汉环保在这项朝阳产业里属于先驱者,发展前景广阔。转岗干环保,收入和成长更有保证。”川渝环保项目部固废处理队副队长涂爱军,在传统运输行业干了18年,2019年初,他从通用车服务公司综合办主任转岗到川渝环保项目部固废处理队副队长,跟随井队搞泥浆不落地随钻治理,工作得到甲方赞扬。
公司转型环保步伐加快,需更多懂专业有技术的人员从事环保业务。“这些人员大部分从公司内部调配,既解决了公司转型结构调整中优化人员的安置,也参促进公司转型的发展。”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今年,该公司在充分调研、上下结合的基础上,制定了市场结构调整、业务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和设备调剂的方案,进一步加快向环保主业转型升级。
将传统运输业务进行优化整合,统筹环保与运输业务、装备、用工资源,实施环保主业、环保配套、辅助业务三大板块业务整合,将原工程运输分公司、特种运输分公司、汽车大修厂整合为特种运输服务公司。
对环保业务机构理顺管理,取消环保技术服务中心,组建环保技术研究所。规范外部工区管理,将西北工区所有业务并入拜城环保分公司统一管理。规范基层队管理,统一编制基层队番号,压减管理层级。机构整合调整后,压减机关直属、基层单位、外派机构、基层队等共计11个,辅助业务管理人员共计减少32人。
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决定的程序进行好人员转岗培训,对选出来的人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同时,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环保人员的岗位薪酬待遇、改善环保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畅通环保主业的干部成长通道建设,让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有想头、有奔头、有看头,加快推进向环保业务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