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路基检测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首先应用的环境比较多,检测的难度也相对比较大,由于路基的构成比较复杂,路基密度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繁琐,所以一些场合下人们通常只针对路基的一些单一成分进行检测,比如说沥青的压实密度。
其实我对这个领域也只是刚开始研究,做了一个基本的测试电路板,做了基本的密度分层检测,大体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然后通过接收天线检测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强度,在实验室情况下测试结果十分理想,可以看到随着被测物体的密度变化,接收信号的强度也随着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遵循线性规则,更多的情况下,可能类似于指数变化。
既然是要对沥青路面进行密度检测,就要考虑到路面和内部的一些情况,通常情况下,路及内部的由于是封闭情况所以变化的范围相对较小,有些时候这样的轻微变化可以忽略,我们主要的关注点来自于被测沥青路面的表面情况,最基本也是涌向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我们直到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与其接触的表面空气会发生膨胀,密度会降低,我们可以把穿梭于空气中的电磁波近似看成光的形式,当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物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同样无线电波的传输也会如此,这将直接影响到接收天线的信号强度,所以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温度检测,同时测量时尽量于被测平面贴合,避免缝隙的产生沥青网sinoasphalt.com。
温度对于密度检测的结果可以按照曲线标定的方式做简单的对应关系,理想情况下这样的变化方式可以认为是平行移动,也就是常量的变化,当然这个是一种偷懒的办法,想要细致的研究也需要严谨的测量和大量数据的采集,结合算法得出模型,鉴于复杂程度,这里不再详细论述。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湿度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个影响的程度会远远大于温度所造成的结果,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路面不平导致的积水,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测出路面的真实的密度情况,我想到的办法,一是要能够对路面技术的情况做出定量分析,二是要采取多点测量的办法,采用差分的形式做密度的检测。我来详细的说明一下,当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内不同的点之间的密度差异性基本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想象一下,理想情况下,当路面的积水一样深的时候如果我们检测了A点和B点两个不同的点的密度,结果相减,应该为零,如果有很大的偏差,则证明这两个点的沥青路面密度不一致,这样可以定性的判断沥青路面的压实情况。
当然这样的定性判断的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还是需要解决路面积水的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去掉,我觉得可以这样做,首先需要用标准密度块在不同积水条件下的密度检测数值进行采集,得出积水深度与密度的检测数据的对应关系,形成曲线对应关系,或是简单的对应表格,采用公式或查表法将水的因素去除,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结果。
这些都是一些概念性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会比较繁琐,但是仪器的精确程度往往和大量数据的分析有直接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