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沥青路面材料,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的外掺剂,通过将三种纤维分别掺入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中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掺入不同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
0 引言
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模量大、强度高、耐腐蚀能力强、耐久性良好等特点,将纤维掺入沥青混合料中可起到加筋、增韧的效果,广泛用于改善沥青路面混合料性能,以缓解沥青路面病害的形成。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是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沥青路面外掺剂,通过掺入这三种纤维分别制作 AC-13、SMA-13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关试验,研究不同纤维掺入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的影响,为纤维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沥青网sinoasphalt.com。
1 原材料
1.1 沥青
选用 SBS I-D 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如表 1 所示。表 1 表明 SBS 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1]。
1.2 纤维
选取玄武岩纤维 、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作为沥青混合料外掺剂,玄武岩纤维是一种天然矿石无机纤维,聚酯纤维是一种有机合成纤维,木质素纤维是一种絮状植物纤维。三种纤维的技术指标检测结果如表 2 所示。
1.3 试验方案
根 据 集 料 、矿 粉 相 关 技 术 指 标 选 取 相 关 原 材 料 ,其 中 细 集 料 选 取 0~3mm 石 灰 岩 石 屑 ,粗 集 料 选 取5~10mm、3~5mm 玄 武 岩 碎 石 ,矿 粉 选 取 石 灰 岩 磨细矿粉。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要求进行矿料级配设 计 ,确 定 纤 维 不 同 掺 量 最 佳 油 石 比 ,结 果 如 表 3 和表 4 所示。
2 纤维最佳掺量的确定
2.1 AC-13 沥青混合料纤维最佳掺量
分别制作玄武岩纤维 AC-13 沥青混合料、聚酯纤维 AC-13 沥青混合料和木质素纤维 AC-13 沥青混合料 ,均按 0%、0.2%、0.3%、0.4%、0.5%、0.6% 六种掺入比 例 ,最 佳 油 石 比 试 验 结 果 如 图 1 所 示 ,稳 定 度 试 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1 可知,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的最佳油石比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油石比最高为木质素纤维,最低为聚酯纤维。由图 2 可知,三种纤维混合料稳定度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规律,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稳定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纤维掺量为 0.4%、0.3%、0.4% 时 ,说明三种纤维最佳掺量分别为 0.4%、0.3%、0.4%。同 时 ,由 于 三 种 纤 维 自 身 特 性 的 影 响 ,掺量相同时玄武岩纤维稳定度改善效果最佳。
2.2 SMA-13 沥青混合料纤维最佳掺量
采 用 AC-13 同 种 方 式 制 作 掺 入 不 同 纤 维 及 掺 量的 SMA-13 沥青混合料 ,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如图 3所示,稳定度试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 3 表明,纤维掺量增加,三种 SMA-13 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均增大,相同掺量条件下,最佳油石比大小与 AC-13 沥青混合料一致。图 4 表明混合料稳定度随纤维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玄武岩纤维 、聚酯纤维 、木质素纤维稳定度在纤维掺量分别为 0.5%、0.4%、0.4% 时达到最大,说明三种纤维最佳掺量分别为 0.5%、0.4%、0.4%,稳 定 性 改 善 效 果 为 玄 武 岩 纤 维表现最佳。
3 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是评价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上文确定的 AC-13、SMA-13 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和最佳纤维掺量,按照矿料级配设计配合比要求制作混合料试件,设置 6% 沥青用量的无纤维混合料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试验。
3.1 高温稳定性评价
沥青混合料由于自身特性容易受高温影响产生塑性变形,在温度越高、重轴载车流量越大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对掺入三种纤维的 AC-13、SMA-13 混合料开展车辙试验,得到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如图 5 所示。
由图 5 可知 ,掺入纤维的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明显高于未掺入纤维混合料对照组,且掺入不同纤维对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升效果的规律相同,均表现为玄武岩纤维提升幅度最大,聚酯纤维提升幅度最小。同时,对比掺入同种纤维下 AC-13 和 SMA-13 混合料动稳定度提升情况,三种纤维均呈现 SMA-13 沥青混合料提升幅度大于 AC-13 沥青混合料的规律。说明掺入纤维能有效提高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 性 能 ,玄 武 岩 纤 维 对 AC-13、SMA-13 沥 青 混 合 料的 高 温 稳 定 性 提 升 效 果 最 好 ,聚 酯 纤 维 对 AC-13、SMA-13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弱。这是因为沥青黏性、胶浆流动性和沥青膜厚度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掺入三种纤维都能改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黏性和沥青膜厚度,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流动性,起到加筋、增韧的效果,减缓塑性变形的形成。三种纤维比较而言,玄武岩纤维的物理性能和抗拉性能优于聚酯纤维及木质素纤维,其高温抗车辙能力提升更加明显。
3.2 低温抗裂性评价
沥 青 路 面 是 由 多 层 沥 青 混 合 料 压 实 形 成 的 一 种柔性结构层,长期受低温环境影响时容易形成裂缝,继而演变形成坑槽、龟裂等路面病害。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如图 6、图 7 所示。
由图 6、图 7 可知,掺入纤维的 AC-13 和 SMA-13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均高于未掺入纤维对照组,且掺入不同纤维对 AC-13 和 SMA-13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提升效果的规律相同,均表现为玄武岩纤维提升幅度最大,聚酯纤维提升幅度最小,但聚酯纤维与木质素纤维提升幅度相差不大;对比掺入同种纤维下 AC-13 和 SMA-13混合料抗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提升情况,三种纤维 均 呈 现 SMA-13 沥 青 混 合 料 提 升 幅 度 大 于 AC-13沥青混合料的规律。说明掺入纤维能有效改善 AC-13和 SMA -13 沥 青 混 合 料 低 温 抗 裂 性 ,玄 武 岩 纤 维 对AC-13、SMA-13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最好,聚酯纤维对 AC-13、SMA-13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提升效果较弱,且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对低温抗裂性提升效果的差别不大。这是因为纤维掺入沥青混合料后乱向分布在混合料内部,使其搭接更为紧密,而玄武岩纤维自身具有与沥青混合料融合好、高强度、抗老化等特点,混合料抗折断能力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从而更好地阻碍路面裂缝的发展。
3.3 水稳定性评价
雨水损害是沥青路面病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沥青路面需长期经受雨雪天气侵蚀,在车辆重轴载的加速作用下,表层沥青易从矿料表层脱落,从而形成坑槽、松散等典型的水稳定性差的路面病害。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如图 8 所示。
图 8 表明 ,掺入纤维的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均高于未掺入纤维对照组,且掺入不同纤维对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提升效果的规律相同,均表现为玄武岩纤维提升幅度最大,聚酯纤维提升幅度最小;对比掺入同种纤维下 AC-13 和 SMA-13 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提升情况,三种纤维均呈现 SMA-13 沥青混合料提升幅度大于 AC-13 沥青混合料的规律。说明掺入纤维能够有效提高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抗水毁能力,增强其水稳定性能,其中玄武岩纤维提升效果最好,聚酯纤维提升效果最差。这是因为玄武岩纤维的分散性、抗拉强度及网状结构强度均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在受到冻融劈裂作用时,玄武岩纤维加筋 、增韧作用更为突出,使沥青混合料颗粒间的黏结强度更高。
4 结论
通 过 掺 入 三 种 纤 维 各 六 种 不 同 掺 量 ,分 别 制 作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试件,得到三种纤维最佳纤维掺量,并在最佳掺量下分别开展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关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玄武岩纤维在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4%、0.5%;聚酯纤维在 AC-13 沥青混合料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掺量分别为 0.3%、0.4%;木质素纤维在 AC-13 沥青混合料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中 的 最 佳 掺 量 分 别 为 0.4%、0.4%。第 二 ,掺 入 纤 维后,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得到明显提升,且三种纤维对 AC-13 和 SMA-1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提升效果的规律相同,均表现为玄武岩纤维提升效果最好,聚酯纤维提升效果最差。第三,掺入相同种类的纤维时,SMA-13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于 AC-13 沥青混合料。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 青 混 合 料 试 验 规 程 :JTG E20—2011[S]. 北 京 :人 民交通出版社,2011.
原创作者:刘剑虹,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