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今日    | 手机 | 资讯 | 沥青 | 商铺 | 企新 |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中心 > 详细信息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06月07日    阅读量:257222    新闻来源:匡强 等  |  投稿

摘 要:


通过汉堡车辙仪对环境、级配(粗细)、木质素纤维掺量、温度进行均匀正交试验及方差 分析,检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混合料高 温性能的影响差异明显,环境>级配(粗细)>温度>木质素纤维掺量;在不同环境中,高温性能影 响强弱为水浴>空气浴;不同级配混合料中,高温性能优劣依次为粗>中>细;在高温重载条件 下,不论是在空气中还是水浴中,SMA—13均具备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使用60 ℃ 作为评价控制温 度,在空气或水浴环境下均能较好地评价SMA—1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关键词:公路;重载交通;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高温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及车辆轴载的急剧增加,沥 青路面出现了较多不良病害沥青网sinoasphalt.com。尤其是南方地区受高 温环境作用的影响,重载高温下的沥青路面承受更 多考验。而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 料受级配组成理论所限,很难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在德国浇注式沥 青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混合料,其主要 依靠间断级配理论和纤维沥青胶浆填充理论,近年 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南方地区存在的重载交通导致SMA路面高 温稳定性较难控制。该文对环境、级配(粗细)、木质 素纤维掺量、温度等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为提高SMA高温稳定性提供参考。


1 原材料性能


1. 1   沥青

采用壳牌SBS改性沥青,其性能指标达到中国I—D、SHRP PG76—22级要求(见表1) 。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1. 2   集料填料


考虑到中国严重的重载和超载情况,根据国内 大量研究成果,岩石的硬度较高或石质较好的粗集 料有利于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集料采用广西贵港 辉绿岩,矿粉由石灰岩磨细而成,同时采用32. 5    MPa水泥提高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各集料的技 术指标见表2、表3。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1.3   纤维


采用江苏理想环球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其技术指标见表4。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1. 4   合成级配


采用SMA—13级配,通过捣实试验确定捣实 骨架间隙率VCADRC  ,然后根据设计级配选取3组不同的级配,其差异主要以4. 75 mm  筛孔通过率来 反映。合成级配见表5。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5 可知:3组级配通过控制4. 75 mm  筛孔 通过率来实现,填料为水泥与矿粉的混合物(水泥:矿粉=2: 7) , 控制空隙率3%~4. 5%为最佳油石比 初选依据。成型马歇尔试件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6 可知:1#  级配(粗)、2#  级配(中)、3#  级 配(细)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6. 5% 、6. 2% 、5. 9% 。


2 正交试验设计


通过均匀正交设计试验探讨环境、级配(粗细)、木质素纤维掺量、温度对SMA 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程度及对应评价指标,采用德infraTest  轮碾成型 机成型试件、infraTest汉堡车辙仪进行试验。


2. 1   影响因素


油石比与级配固定对应,因此选取油石比与级 配(粗细)、木质素纤维掺量、温度(空气、水浴温度)   作为分析对象,每个因素选取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 验(见表7) 。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2. 2   评价指标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为马歇尔 稳定度及车辙动稳定度。考虑到欧盟EN  12697—22规范《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轮辙试验方法》、美国 AASHTO T324—04《汉堡车辙仪规范》及中国规范 JTG E20—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沥 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参数设置、条件均有所不同,主要按照欧盟EN 12697—22、美国AASHTO T324—04的试验参数及条件设置,空气浴下试验轮载使 用橡胶轮,水浴下试验轮载使用钢轮。为更好地模 拟重载交通下沥青路面的性能,荷载选为1. 4 Mpa ,高于国内规范要求0. 7  Mpa ,  加载速率均为52    次/min , 次数上限为20000次,车辙深度上限为20    mm 。以车辙变形率为评价指标,其值越小,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能越好。表达式如下: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3 试验结果分析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重载交通下SMA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4 结论

(1)  SMA—13在高温重载条件下性能优异,同 时具有较高的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建议在高温、重 载及多雨地区优先作为路面级配类型使用,以达到 较好的沥青路面性能,减少养护成本。

(2)  在同一环境下,级配(粗细)是影响SMA —13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温度高低对SMA — 13    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木质素纤维掺量增加可改 善SMA—13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3)  在水浴中,级配(粗细)、温度、木质素纤维 掺量对SMA—13马歇尔稳定度与车辙变形率的影 响均不显著,说明在重载地区,高温与雨水是SMA    路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在交通量较大的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 面层推荐最佳组合为A1B2, 即粗级配SMA — 13,木质素纤维掺量为0. 4% 。


标签:今日头条综合论文技术中心沥青混凝土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沥青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邮箱:23341570@qq.com
微信关注WeChat
扫描关注微信,获取涂料最新资讯 公众号:中国沥青网 您还可以直接查找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