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一、路面概况:
一级路网裂病害
一级路表层磨光
一级路局部龟裂和轻微车辙
二级路大面积网裂严重和轻微车辙
二级路大面积龟裂严重
二级路局部泛油
二、道路表观目测:
1、一级公路:道路表面磨光、局部网裂及反射裂缝、轻微压密性车辙。
2、二级重载路:大面积网裂龟裂及反射裂缝较为严重、局部泛油、表面磨光、轻微压密性车辙、表层沥青老化
三、路况综合分析:
从路况表观分析,综上路段基层承重性较好,无明显基层失稳导致的病害现象,受使用年限、气候、重载车辆及材料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表层病害较为严重,在局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采用快速路面机能恢复技术施工,有效缓解了路段的交通压力,延长公路寿命。
四、建议施工技术方案:
非挖补病害喷补处置+
复合纤维开普封层罩面
五、技术摘要:
该文介绍非挖补病害喷补处置+复合纤维开普封层罩面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对较好基层的旧路面病害部分进行非挖补喷补修复、调平后,在原路面新建一层表面磨耗层罩面,延缓路面网裂的产生及蔓延、阻止沥青的老化,快速恢复路面机能,从而达到推迟路面的破坏及大修和重建时间,延长路面寿命5-8年,广泛用于高等级及国省干线公路的路面机能恢复沥青网sinoasphalt.com。
关键词:非挖补病害喷补处置、纤维应力吸收、开普封层、纤维微表处
参考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及开普封层路用结果。
六、工艺介绍及特点:
1、非挖补病害喷补处置及调平技术:
是指采用专用进口喷补设备将高浓高粘乳化沥青、单一粒径石料,通过相应比例将粘结材料和矿料同时高压喷补在路面病害部位的一种施工工艺,其技术原理是高粘裹覆、石料嵌锁、高压垒叠能够深入病害缝隙,在凹陷部位逐层垒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结构层面,从而解决了普通开挖修补后所产生的压密性坑槽沉降问题,优良的防水效果阻止了外来水潴留,而形成动力水的物理性病害的再度产生。
2、复合纤维开普封层罩面技术:
是指由纤维应力吸收层在基础上加铺MS-Ⅲ型纤维微表处,而形成的具有高耐久性和高物理性的复合薄层机构,其总厚度为1.0-1.5cm。
1)、纤维应力吸收层:是指采用纤维同步封层设备同时洒(撒)布沥青粘结材料和纤维及碎石,而形成新的应力吸收中间层的一种新型道路建养技术。
其封层结构为1层沥青+1层纤维+1层沥青+1层碎石连续施工。纤维在上、下两层均匀洒布的沥青结合料中呈乱向均匀分布、相互搭接,与沥青结合料形成网络缠绕结构,纤维同步碎石封层的独特结构具有较高的张力与弹力,有效地提高了封层的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强度等综合力学性能,类似在新建道路基层和面层之间或原有路面基础上加铺了一层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防护网垫。对应力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分散功能,通过高压喷洒,使性能优良的改性乳化沥青有效的灌入原路面裂缝,阻止原裂缝程度的加剧和蔓延,是加铺层面与原路面形成粘结与铰接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的抵御基层裂缝继续向表层反射,从而提高加铺路面与原路面的粘结力与稳定性。
2)、纤维微表处:是指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水基聚合物粘结材料、级配集料、纤维、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按照设计比例拌合成浆状铺筑在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
从纤维微表处结构原理来看,水基聚合物混合料是由水基有机聚合物粘结材料无机纤维材料和水硬性材料水泥形成的复合有机水硬性新材料,复合材料中水基有机聚合物粘结材料脱水表现出结合力,水泥则需要经过水化过程结晶固话,纤维在固化中形成加筋作用,三者相互成条件,形成了立体网状的微观结构,因而兼具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双重优势,可有效提高其路面稳定性、耐久性、抗滑性、抗裂性。
七、非开挖病害喷补修复+
复合纤维开普封层罩面技术特性:
1、非开挖快速病害修复,使修复过的基层病害部位不会出现压密性沉降,保证路面平整度。
2、基层病害部位缝隙一次性饱和填充,降低、避免和阻止裂缝的再次出现蔓延。
3、能够解决路面裂纹处的应力或车辆荷载产生集中应力,通过纤维封层的键位交错分散,可以有效延缓路面裂纹反射和产生。
4、水基有机聚合物粘结材料无机纤维材料和水硬性材料混合搅拌摊铺形成的网状结构提,成型后碎石被结合料网状结构紧紧裹缚,形成一个复合的力学嵌锁体系,能有效抑制骨料的滑移、脱落。
5、纤维层具有高弹性模量值,延伸力强,其抗拉强度远远大于温度变化带来的收缩应力,降低了面层的低温脆裂性,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路面的低温收缩裂缝的产生,有效避免水损害。
6、纤维开普封层致密的网络缠绕结构以及起到加筋和桥接作用的纤维对前后两层沥青结合料油分的吸附,能有效阻止沥青的流动,起到高温稳定、增韧阻裂的作用。
7、由于非挖补喷补、纤维开普封层均采用冷铺冷拌的方式完成,具有节能环保、作业半径大、施工速度快,开放交通时间快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施工材料要求:
1、材料种类:
乳化沥青:PCR阳离子中裂、PCR高浓高粘乳化沥青、BCR阳离子慢裂快凝
集 料: 粗、细集料
纤 维: 进口无碱纤维喷射纱
乳化 剂: 美国进口特索勒阳离子中裂、阳离子慢裂快凝
改性 剂:美国进口特索勒丁苯胶乳
水: 采用饮用清洁水(PH7)
填料及矿粉:符合规范要求的水泥及矿粉消石灰.
1.1 本项工程对矿料的要求
表一 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石料压碎值(%) | ≤26 | T0316 |
洛杉矶磨耗值(%) | ≤28 | T0317 |
石料磨光值(PSV) | ≥42 | T0321 |
表观相对密度 | ≥2.6 | T0304 |
吸水率(%) | ≤2.0 | T0304 |
坚固性(%) | ≤12 | T0314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5 | T0312 |
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 | ≤1 | T0310 |
软石含量,% | ≤3 | T0320 |
与沥青的粘附性 | ≥4级 | T0616 |
表二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表观相对密度 | ≥2.5 | T0328 |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 T0340 |
含泥量 (<0.075mm含量),(%) | ≤3 | T0333 |
表三 集料混合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砂当量(合成矿料中<4.75mm部分)(%) | ≥65 | T0334 |
1.2 本工程集料(5-9.5mm、3-5mm、0-3mm规格)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灰绿岩,各种规格石料进场后严格分类堆放, 经过筛料机筛除超粒径颗粒,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配料。矿料级配根据实际情况将采用MS-Ⅱ型和MS-Ⅲ型两种(见表四):
表四 纤维微表矿料级配范围表
筛子尺寸 | 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 | |
MS-Ⅱ型 | MS-Ⅲ型 | |
9.5 | 100 | 100 |
4.75 | 95~100 | 70~90 |
2.36 | 65~90 | 45~70 |
1.18 | 45~70 | 28~50 |
0.6 | 30~50 | 19~34 |
0.3 | 18~30 | 12~25 |
0.15 | 10~21 | 7~18 |
0.075 | 5~15 | 5~15 |
一层的适宜厚度(㎜) | 4~7 | 8~10 |
1.3.本工程对改性乳化沥青的要求
表五 纤维微表改性乳化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试项目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
类型(破乳速度) | BCR | ||
筛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电荷 | 阳离子正电(+)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发残留物含量,% | ≥60 | T0651 | |
蒸发残留物性质 | 针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软化点,℃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贮存稳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表六 喷补改性乳化沥青要求
测试项目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
类型(破乳速度) | PCR | ||
筛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电荷 | 阳离子正电(+)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发残留物含量,% | ≥68 | T0651 | |
蒸发残留物性质 | 针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软化点,℃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贮存稳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表七 纤维应力吸收改性乳化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试项目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
类型(破乳速度) | PCR | ||
筛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电荷 | 阳离子正电(+)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发残留物含量,% | ≥55 | T0651 | |
蒸发残留物性质 | 针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软化点,℃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贮存稳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1.4、本工程对纤维要求
表八 纤维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 剪切长度 | 密度 | 含水率 | 纤维直径 | 弹性模量 | 抗拉强度 | 用量 |
单位 | mm | g/cm³ | % | um | Gpa | Mpa | g/㎡ |
指标值 | 60 | 2.46 | ≤0.5 | 11-17 | 85-93 | >1500 | ≥60 |
九、施工工艺流程
十、施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