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柔性路面是在开级配大空隙(20%~28%左右)的柔性母体沥青混合料中灌注流动性好的特制刚性水泥基材料的新型复合路面。半柔性路面取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之所长,兼具了前者的柔性好、抗裂能力强、无接缝和后者的刚性大、承载能力强、抗车辙性能好等优点。
起源与发展
半柔性路面最早的应用始于1954年法国科涅雅克(Cognac)航空港喷气式飞机跑道上,这种水泥灌浆沥青混凝土称为“Salviacim”施工法沥青网sinoasphalt.com。自1961年,日本在半柔性路面领域开始迅速发展,并在许多场所都有着相当规模的铺装。英国、前西德、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也提出了有关这种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
我国对半柔性路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十年各科研院所对其加大了研究和开发的力度。截止2020年,北京、江苏、湖北、安徽、山东、浙江、上海、重庆、辽宁、广东等地都已经广泛应用半柔性路面技术作为车辙处置方法。
性能优势
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结构为骨架空隙型,集料彼此相互嵌挤,形成骨架;另一方面,水泥胶浆的灌入填充了骨架间的空隙,提高了密实度。因此,半柔性路面属于密实-骨架嵌挤型结构。
半柔性路面的强度由骨料之间的相互嵌挤作用、水泥胶浆的胶结作用以及沥青的粘结力共同组成。一方面,由于水泥胶浆填充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中,极大地提高了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抗推移变形能力,因此半柔性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均优于一般的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另一方面,同时由于沥青膜的存在,半柔性路面的柔韧性优于水泥路面,可不设接缝,从而减少施工量,保证行车舒适。
另外,半柔性路面材料具有耐油、耐酸、耐热、耐水、抗滑和易着色等特性。这使得半柔性路面的应用极为广泛,可用于十字路口、公交车专用道、长大纵坡路段、机场道面、港口码头、收费站等道面。其不仅适于车辙病害路面的处置维修,也可以用于新建路面。
施工流程
半柔性路面采用灌入式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了母体沥青混合料的铺筑和水泥胶浆的灌注两个阶段。根据材料特点和施工经验,半柔性路面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在施工过程中,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沥青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从过往经验来看,沥青用量的少量增加,会使其沉积到面层底部,从而阻碍水泥胶浆的灌入,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另外,当施工气温在30℃以上时,对渗透水泥浆料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一定时间的养生。养生时间视浆料的性质而不同,通常2~3d后便可开放交通,如在砂浆中使用早强水泥或掺加早强剂,则可望在数小时后开放交通。
半柔性路面有效地克服或减弱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不足,同时充分发挥这两种典型路面各自优良的特性。因此,半柔性路面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修频次,对于路面全生命周期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