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瞄准润滑油销量翻番全力攻坚
四川石油在攻坚创效行动中积极拓展润滑油市场,通过推动一体化协作、强化门店执行、拓宽销售场景、加大工业油客户开发,瞄准润滑油销量翻番的目标全力攻坚。
一体协作更“润滑”,为全力攻坚增强供应链保障
“请按订单向四川攀枝花仓库配送5吨润滑油。”四川石油非油品部的小罗正在和润滑油公司协调要货沥青网sinoasphalt.com。“现在配送润滑油再也不用发到成都了,可以直接发到终端客户所在地区的公司,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四川石油与润滑油公司坚定不移落实集团公司一体化运作要求,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全面打通制约润滑油市场拓展的阻梗。在运营协调方面,高层常态化沟通,双方共同明确区域责任人,每月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规划,定期进行视频会议沟通,实现了省、市两级业务开展无缝衔接;在产品供应方面,润滑油公司对四川石油给予了全面支持,从单一的车用润滑油供应拓展到工业油、合成油脂系列产品的全产品线供应,产品涵盖高、中、低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配送方面,润滑油公司将订单起送量从7吨下调至3吨,配送范围也从中央仓延伸至全身10个配送点,使得四川石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配送周期也大幅缩短,地市公司开展大客户终端团购也更加灵活。长城润滑油产品线丰富、销售价更优、业务更灵活,为四川石油润滑油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门店执行更“润滑”,为全力攻坚凝聚销售动力
“请扫码购买润滑油,比标价有优惠,很划算。”
这是四川石油针对润滑油销售推出的“扫码购”业务,员工通过引导消费者扫描自己的二维码就可购买润滑油。“扫码购”业务开展期间,四川石油制作了扫码流程及推广话术音频资料,每半月向地市公司通报指标情况,同时通过企业号开展线上培训和业务交流,帮助员工懂卖点、会营销,提升业务技能。
“扫码购”业务的背后更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销售数据分析作为支撑。该公司根据车用润滑油市场长城系列产品动销表现,精心筛选出35个适销品种,结合门店地理位置、油品销售结构、客户消费特点等因素,综合研究适配与门店周边市场相匹配的润滑油产品,针对性开展门店陈列指导,有效提升了产品适销性和动销力。
销售场景更“润滑”,为全力攻坚打通线上线下模式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丢失的销量补回来。四川石油把握疫情防控期间催生出的“零接触”线上消费热点,将润滑油推销场景搬到线上,在地市公司试点推出“微圈集客,线上下单,门店自提”的销售模式,并配套策划三款润滑油“0元购”营销活动,通过买赠、满减等优惠和润非互动等具体措施,有效打破了中小包装润滑油门店动销难的局面。
线上营销仅仅是四川石油在危机中求生存,实现润滑油突破的一个方向,该公司还在线下寻求打通润滑油销售“最后一公里”。
该公司联合润滑油公司针对消费者购买长城润滑油后换油难的痛点,共同攻关区域大型4S店,并初步达成共识,承诺对石化客户自带油换油享受会员政策及服务项目,从而实现引流共赢。预计今年内,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点,补齐售后服务短板,迈过门店润滑油销售“最后一道坎”,实现润滑油全链闭环服务。
客户关系更“润滑”,为全力攻坚贡献大客户团销增量
四川石油充分发挥“轻润组合、上下联动”的一体优势,以“客户+商务+技术+服务”的模式,使自身的成品油大客户与润滑油客户深度融合,互相引流,从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在标定目标客户方面,四川石油通过全面梳理直分销、零售大客户,以及加油站周边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存量客户,形成潜在润滑油用户名单与润滑油公司共享;润滑油公司则将现有润滑油客户潜在的成品油需求与四川石油共享,通过全面的梳理共享彼此用户,形成目标客户群名单。
在共建开发团队方面,四川石油在地市公司非油、商客、零售等部门各指定1名润滑油大客户开发对接人,与润滑油公司销售代表共同构成大客户开发小组,优势互补,形成开发合力。
在分工协作攻关方面,四川石油负责客情关系维护、商务沟通;润滑油公司负责现场用油调研、产品供应指导、技术交流及售后服务咨询。客户开发成功后共同提供售后服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协作,双方的攻坚行动取得了一定实效。截至目前,双方已实施15次联合开发,成功开发润滑油团购客户9家,形成销量86吨。此外,还中标川内某大型企业年度润滑油采购指标2个,将为企业带来增量530吨。
中韩石化化工板块攻坚创效成效显著
5月19日,从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下发的《4月份化工生产经营管理情况通报》中获悉,中韩石化4月份在化工事业部所属26家企业中完成增效金额3740万元,名列第五。
在该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吨产品完全费用、计划完成准确、装置运行平稳率、节能率等7项综合指标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吨产品完全费用在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获得三面红旗,排名第二;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较上月进步明显,获得两颗红星。
在乙烯装置高附毛利、现金操作费用、维修效率指数、高附能耗、装置损失率、吨乙烯原料成本等7项指标中,ROI、高附毛利、现金操作费用、高附能耗在同类乙烯装置中名列前茅,获得四面红旗,与茂名石化并列第一。
管道公司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效益
5月19日,管道公司科技研发中心研发的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取得知识产权收益42万元,实现了科技成果向商业应用领域的转化。该项技术已在岙册线老塘山段、日濮洛管道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地质灾害会造成油气管道挤压断裂,管道运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建立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避免此类灾害引发的重大灾难及经济损失。科技研发中心经过三年的科研攻关,开发了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软件,建设了国内首个专门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管道应力应变监测实验室,在国内首创实现了多种应变传感器的接入,可实现管道地质灾害预警,为管道安全运营提供保障。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6项,已授权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广西石油巧做“减法”优化物流
广西石油物流以“降本节费”为目标,强化资源一体化运作,围绕跨省配送、管输增量、物流优化三个方面,深挖节费潜力,助力“百日攻坚创效”节费上百万元。
跨省配送促优化
广西石油聚焦“运距最短、运费最省、路径最优”,联合兄弟公司打破省际界限,经过配送卡制作、调度计划下达、刷卡验单等一系列环节测试,成功开通广西贺州至湖南道州油库跨省配送优化通道,每吨油综合节费达50元以上,同时节省公路运距约70公里。
“以前配送一车油至少得6小时以上,现在差不多3个小时就够了。”负责贺州油品计划配送的油罐车司机老李感慨道。
做大管输降费用
结合西南管道提量增输项目,广西石油与销售华南通力协作,深挖管道增输节费潜力。
一方面安排外采油进管道,自“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共管道代输外采油4船。“外采进管道可以节省钦州铁路中转运费,另外油库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不少。”物流中心主管何艳波深刻感受到外采代输的成效,过去外采油都是在钦州油气库上岸后再铁路中转至内陆油库,现在通过湛江或北海上岸直接经管道输送至各需求油库,减少了中间铁路装卸环节。
另一方面,针对百色市92号乙醇汽油封闭运行,广西石油提前预判油品需求结构,及时调整百色三雷油库罐容,增加92组分汽油罐容5000m3,并协调销售华南打通92号组分汽油下载流程。
持续优化创成效
广西石油始终秉持“全口径费用最省”原则,开展一二三级物流优化。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后,物流中心迅速建立运杂费精细管理模式,实行运杂费周分析、月总结机制,开展动态跟踪、持续优化,期间重新调整优化50多座加油站配送路线,优化后综合节费约45元/吨。
镇海炼化新1号原油线正式投用
5月19日,镇海炼化新1号原油线正式投用。该管线的投用,将进一步提高算山码头原油供给能力,为镇海炼化厂际原油输送提供更大的周转余地。
算山码头距离镇海炼化主要装置区18公里,原本通过三条厂际原油线进行原油输送。2014年1月,受限于40多年前设计、施工水平和自然腐蚀原因,老1号原油线连续运行36年后退出生产序列。2018年新1号原油线正式开工,历时2年多的建设,于5月15日建成中交。新的规划避免了穿越街道、村庄,并将管线直径由原本的40厘米扩大到70厘米,年设计输送量达到每年1200万吨。此外,在配套设施的帮助下,新管线能够实现8种原油同时调和后输送生产厂区。
5月19日管线投用后,镇海炼化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对新1号原油线沿线进行首次投用联合检查。检查组采取全面徒步巡检的方式,尤其对穿越公路段、穿越河流段进行了重点检查,同时对沿线设施包括应急保护桩、转角柱、里程桩等配套设施进行同步检查,确保新管线投用安全受控、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