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坝121H水淹井泡排液氮复合诱喷复产成功,该工艺为超深高含硫水淹井复产、促进超深高含硫气井稳产采气提供了重要手段。
元坝121H自2016年5月7日投产,至2019年,间开生产三次,气量10万方每天,由于产水达55方每天,受积液影响常年水淹关井停产。
为解决该井复产难题,西南石油局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设计了“液氮+泡排诱喷”排采技术方案沥青网sinoasphalt.com。3月3日,本井开展了现场施工,采取向井内泵注100千克泡排剂和35立方米液氮,焖井12小时的措施,到3月5日开井放喷,返出大量低密度泡沫,截止当日12点,3个小时排液10方,油压恢复至7兆帕,火焰持续走高,成功复产。
3月8日,钻井二公司坪桥项目40470JH队承钻的P77-832井顺利开钻,再次拉开了坪桥项目新一年钻井施工的帷幕。
2021年,钻井二公司牢固树立“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的理念,将坪桥项目作为公司展现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和舞台,不断自我加压、自我突破,自我提升,深化精益服务,提升“四种能力”,全力保障油田勘探开发。
在接到坪桥项目启动任务后,该公司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高标准严要求,立刻召开坪桥项目启动会,开展形势任务宣讲,组织公司安全、技术、经营、设备等管理人员,对项目启动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确保项目人员、设备、生产物资、疫情防控等满足甲方生产要求。项目启动初期,该公司安全副经理带队组成专门帮扶指导小组,赶赴坪桥施工现场,对坪桥项目2021年启动开展现场指导监管,为项目安全顺利启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开钻前两天,坪桥地区天气骤变,狂风肆虐,大雪封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该项目管理人员及40470JH队全体干部员工毫不退缩,争分夺秒,提前进行开钻前的物资准备和材料准备,开展项目启动前的“三新队伍”培训,制定详细的生产运行计划,并结合当地天气情况,重点加强搬安过程中的安全管控和质量管控。同时,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不断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拼搏尽头和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心和定力,确保项目高标准起步、高标准运行。
为了确保坪桥项目生产经营、服务能力、提速提效等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再有新突破,该公司还充分分析总结近几年项目施工中的难点和不足、围绕技术“瓶颈”和提速“拦路虎”,讨论制定下步运行和施工方案,制定“四提”目标计划,不断对标追标树标,进一步提升公司精益管理、精细钻井的能力和水平。
3月9日,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潭口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熊峰正在PCS系统上进行油井巡检,系统推送了一条新井代14斜-16的高架罐液位超高限报警。熊峰熟练地打开SCADA系统,设定了这口井高架罐电加热器预约启动的时间,为这口井拉油做好准备。这是该厂应用智能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按照集团公司“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和七年行动计划,落实江汉油田信息化工作安排部署,加强信息化工作,建设“智慧厂区”,推进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创新创效行动计划,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促进采油厂积极创效。
强化安全管理
2020年以来,针对疫情防控以来生产运行现状,江汉采油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厂、区信息化综合提效建设,运用PCS智能系统做好生产监控保障,充分保障全厂各项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定制全厂集输注水干线监测模块。江汉采油厂集输运行系统由于使用年代久远,设备老旧维修频繁,管线老化穿孔严重,设备出现问题,主要依靠人工巡检进行集输管理,出现巡检劳动强度大、巡线效率低、发现管线穿孔滞后、设备运行异常无法及时处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汉采油厂决定运用PCS系统对集输运行系统进行系统管理,2020年5月,引进、定制全厂集输注水干线监测模块,在全厂接转站站点大门、混油泵区等重要设备区域安装海康360°球形摄像机等视频终端,用于监控输油泵、热水泵、加热炉;同时安装数据采集终端设备PLC系统,对输油泵、热水泵等重要设备的进出口压力、电压电流、有功功率等参数进行采集;同时设置输油泵异常、管线堵塞、管线穿孔预警报警模型,一旦系统生产数据出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通过网络传递到中控人员的电脑PCS系统上,中控人员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去现场排查故障。“基于PCS进行管网管理,可以远程全天候监控,降低了巡线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故障产生或扩大,增加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风险,提升了社会效益。”厂科技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胥小龙告诉记者。
2月5日上午8点11分,王17站出口压力超限,集输注水干线监测模块推送输油泵压力异常预警,中控人员立即通知王17站站长。经排查问题发现输油泵异常导致停输,上午9点59分设备经过及时检修恢复输油。
江汉采油厂2020年运用PCS监测输油泵运行情况至今,及时发现设备异常80余次,同期对比减少泵大修次数40次,维修费按照1万元/次测算,节约设备维修费用40万元。
加强生产调度
江汉采油厂强化信息支撑,以生产信息化“全覆盖”为目标,推进EPBP(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与滚动勘探的深度融合,打造高效、精细的开发生产新模式。
2018年,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开始在江汉采油厂推广应用,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采油厂员工在开展钻井录井作业前,需要撰写井位报告,送审到油田两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和物探研究院)和油田开发管理部审批,由于要给多名领导审阅,总是需要复印多份,调动并乘坐单位车辆赶赴领导处一一签字,一般要耗时一到两天完成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使用EPBP平台后,开启无纸化办公模式,员工对井位报告的撰写、提交和审批工作,均在EPBP网络平台上完成,节省了来回奔波之苦,完成工作时间也缩短为一个小时左右,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EPBP平台在钻井录井作业环节也大显身手。过去在参与钻井录井作业时,采油厂地质人员需要及时跟进钻井作业,查询录井资料,了解钻井层位数据是否与井位报告设计一致,做出相应处理。由于要亲临现场,采油厂地质人员经常要驱车奔赴井场,甚至常驻井场,耗费精力。使用EPBP平台后,情况大为不同。2月1日,远在油区外50公里之外,黄斜202井正在进行钻井录井作业,江汉采油厂胡汉正坐在办公室内,打开电脑上的EPBP平台,查询由井场测录井人员上传到EPBP平台上的钻井层位数据,发现并无异常后,及时用平台向钻井监督人员汇报。
“过去开展作业需要驱车上井,近的几个小时,远的一天左右时间,现在只需要在办公室点击鼠标,一键搞定,效率提高,还省去了人工费,运输费,EPBP平台运用效果很好。”胡汉正告诉记者。
积极降本增效
江汉采油厂在油井日常管理方面,积极优化建设工艺,自主研究应用工业无线网桥对接技术,有效减少新井建设施工费用,节约建设成本。
以前油井实施单井信息化,需要采用RTU箱采集井口压力、电表参数和示功图等数据信息,同时在井场附近搭建视频监控系统,即树立电线杆安装视频摄像头采集安全监控图像,然后搭建网桥通信网络,将RTU通信箱、摄像头和作业监督者的监控电脑连接起来,传递生产数据和视频。如果在井场旁边再打一口油井,需要重复建设第二套视频监控系统和网桥通信网络,耗费人力物力。江汉采油厂在2020年6月自主研究出无线网桥对接技术,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无线网桥对接技术即工业无线WIFI,属于通信技术。它由工业无线路由器发射信号,将新建油井RTU通信箱内的生产数据传递到旁边已建油井的RTU通信箱内,同时将已建油井视频摄像头监控范围扩大,覆盖新建油井,新建油井和已建油井共用同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和网桥通信网络,这样节省了建设新井场视频监控系统和网桥通信网络的施工费用。
目前,江汉采油厂已在4个采油管理区共13口新建产能井上应用了该技术,减少施工费用约10万元,减少甲供材料费约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