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工程机械配套件博览会完美收官
本报讯 记者陈克然报道 8月23日至25日,2011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配套件博览会(以下简称“配博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场“盛宴”吸引了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目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主机及配套件企业负责人汇聚长沙,参加这一国际性行业盛会。

  据介绍,“配博会”是我国首个以工程机械配套件为主题的国际性、专业性、特色鲜明的大型展会,也是一个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强中国工程机械之军的大型展会。本届“配博会”总体展位面积为6万平方米,其中室外展位达4万平方米。此次展会参展企业达到273家,其中湖南省外企业173家参展,外资企业63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17家主机企业组成的室外展示方阵达到4万平方米;博世力士乐、卡特彼勒、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等7家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应邀参展;印度工业联合会、北爱尔兰麦奎德设备有限公司、德国泰科思有限公司等国外客商参展参会,拓展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3000余家专业客商、上万名专业观众出席展会。本次“配博会”持续3天时间,除了正式展会外,同期还举办了2011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1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和配套件对接洽谈暨项目推介签约会等多场高水平的主题活动。

  据组委会统计,为期3天的“配博会”,”专业买家和专业观众总人数接近1.9万人次,总观众人数达到5万人次。项目推介签约额超过20亿元,共有长沙经开区等3个园区与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同时。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恒天九五、瑞龙重工、菲亚特等6家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和配套需求发布,这些本地工程机械主机企业与一批意向配套件服务供应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在成交额上,烟台浩洋机械有限公司签单8万套,总值4亿元;其他企业也分别签署不同数额的订单,成交总额约120亿元。参展企业及社会各界对“配博会”反响热烈,“配博会”真正起到了“激活产业发展潜力,延伸配套件产业链”的作用。

  配套件行业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软肋和短腿。研发能力不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长久以来未能改变,制约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向前发展。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第一制造大国,我国2010年工程机械销售收入达到4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3%。然而,相比主机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配套产业却十分薄弱,尤其是关键配套件需要大量进口,不仅导致产品附加值提高,也严重威胁到产业安全。

  2010年,中国已超越北美、日本、西欧,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我国工程机械进口额83.99亿美元,同比增长63.2%;出口额103.41亿美元,同比增长34.2%,仍保持着贸易顺差。然而,就在国内涌现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科技、山河智能等一批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主机生产企业的同时,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滞后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观,对关键配套件高度依赖进口的格局没有改变。

  “强化配套扩散,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是“十二五”时期,湖南省机械装备工业冲刺万亿元产值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长沙工业配套基础比较薄弱,工业氛围与配套环境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大部分材料和配套件需从外省采购,其中包括部分关键零部件,如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液压件等。这严重影响了本土工程机械主机企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龙国建指出,我国是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等方面受制于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秘书长贾晓雯表示,中国在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预计经过几年的努力,基础零部件落后的局面将得到逐步扭转。

  “配博会”首届展会落户长沙,是因为长沙这个世界工程机械之都具有坚实的行业基础。本次“配博会”为国内外优秀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企业搭建起一座通往合作与成功的友谊之桥,为主机企业和配套件厂商提供了结识和交流的平台。根据调查统计,参展商满意度达到81.9%,充分展示了“配博会”的办展水平。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