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员安排制度设计监测方法形成纵横交错立体全面的网格化全覆盖品质监控体系

“我们做的工程只有优秀,没有优良。我们要让三环路主道维护整治工程成为我市市政工程中的一个标杆工程!”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公司如是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人员安排上,业主单位派出现场代表驻守现场,以及时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设计单位一竿子插到底,对现场施工实施全流程技术服务;监理单位实施“影子”监理,让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受到监督和控制。在制度设计上,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出台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细则。在监测方法上,采取了三组数据合一的监测方式,采用了落锤式弯沉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通过人员、制度、设备的三者联动,最终形成了三环路主道维护整治工程纵横交错、立体全面的网格化、全覆盖品质监控体系。

确保三环路未来健康 整治内容加减得当

为了通过此次维护整治,治好三环路已有的“疾病”,还市民一个健康、舒适的道路,作为业主单位的路桥经营管理公司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控制国家投资的原则,对工程巧做“加减法”。

三环路分隔带内的排水设施因埋设路灯和标志牌基础、栽植大型乔木等遭受破坏,失去了防排水功能。长期以来,绿化浇灌水、喷灌管网老化漏出的水以及雨水等大量渗入并软化路基,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承载能力。此次路面改造中,就将中央分隔带防排水设施改造纳入其中。“这其实是市民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一个工程内容,但为了三环路的长期健康,我们还是同步实施了这部分内容。”路桥经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邹志全说。

而在此次路面维护整治方案上,并没有一味追求过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而是针对三环路实际状况,选择了11厘米厚的沥青加铺层。“其实这是经过业内多方专家对多种整治方案进行充分科学论证和成功的类似实体工程现场调研考察,结合工程投资,最终选择的技术经济合理、切合三环路实际情况的最佳路面整治方案。”设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设计方介绍,此次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是在处治合格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通俗地讲就是“白加黑”,业内人士都知道“白加黑”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反射裂缝的过快产生。如何防止?这就是本次三环路“白加黑”设计的精髓所在。防止“白加黑”过早产生反射裂缝的最根本一点就要减小车轮荷载在原混凝土板缝处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脱离对原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彻底处治和防反射裂缝处理来谈沥青加铺层厚度是10厘米还是18厘米对防止‘白加黑’反射裂缝是没有工程实际意义的。因此,加铺厚度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原混凝土路面病害彻底处治和防反射裂缝措施才是核心。”设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说。设计上将原破碎、断裂的混凝土面板全部挖除,并对有病害的基层用低标号混凝土修补后重新浇筑抗折强度达5兆帕的水泥混凝土面板。所有重新浇筑的混凝土面板每道纵向施工缝全部加设拉杆,每道横向缩缝加设传力杆,确保新筑浇的混凝土面板在新旧混凝土面板之间、板与板之间形成有效的荷载传递和扩散,保持协调变形。

在对原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彻底处治的基础上,将再加铺1厘米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进行二次防反射裂缝。该应力吸收层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粘结性,可抑制和减缓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引起的反射裂缝,使传递至10厘米改性沥青面层底部的应力再次减弱;同时该层也是一层性能优良的防水层,可以有效地防止路表和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渗入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部。

“而在对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彻底处治和有效的防反射裂缝处理后,沥青加铺层厚度并不是主要的防裂措施,更多的体现在路面路用性能、使用功能和经济性考量方面。”据设计介绍,本次采用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表面层+6厘米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双层均采用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高温车辙变形、抗低温开裂、抗反射裂缝、抗疲劳开裂等路面性能,能明显改善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有效改善路面的行车舒适性。SMA-13作为表面磨耗层还具有使用寿命长、优良的表面抗滑性能,能明显降低路面行车噪音,让三环路周边居民从此告别行车噪音的困扰。

形成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

除了严格质量标准及规范,采用交通部公路行业现行标准及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检测、施工(材料)质量检验评定及交(竣)工验收,并专门编制《成都市三环路路面维护整治工程补充技术规范》以外,此次工程还择优确定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的设计、检测、施工和监理单位,同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由市政质监站负责实施质量监督,监理人员严格执行现场监督、巡视、抽查、旁站等,保证自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现场,只要一提起“毛博士”,大家都知道。原来,毛博士就是此次工程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毛成。“病害治理远比新建道路难得多,这就好比是修改一幅画,比在白纸上新画一幅画更难,道理一样。”毛成说。因为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依据的主要是仪器检测数据,并不知道路面真正打开之后是什么样子,所以,在施工开始后,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全程技术服务,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为施工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对设计思路的贯彻、设计标准的落实进行追踪。

除了设计单位一竿子插到底,对现场施工实施全流程技术服务以外,三个标段的三家监理单位也切实履行职责,让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受到监督和控制。“我们就是施工单位的‘影子’,只要他们有施工,我们就要在现场实施监理。”监理单位之一成都久久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三环路工程副总监林发均说。“我们下发的第一份监理指令就是针对全深度切割深度不够的。”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三环路项目副总监李健说。他表示,下发监理指令施工单位整改监理单位复检,是他们非常强调的流程。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则针对该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将监理职责融入整个施工流程在工序进行之前监理工程师就主动介入方案制定;在实施中进行技术服务,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这个工程实在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返工,所以,我们主动参与前期实施方案制定。”该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马强说。该公司还自行编写了《三环路项目路面工程施工工艺手册》,每个监理人员人手一册,帮助他们更加清晰、明确地开展工作。

高科技检测手段和设备确保三环路“术后”效果

工序完成之后质量达标了吗?病害整治之后效果怎样?这要靠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严格的检测方法才能确定。

记者了解到,本次三环路路面维护整治要对未修补板块进行压浆处理,由于工期相当紧,检测工作量巨大,为了快速及时地检测压浆效果,公路设计院道桥试验研究所将投入7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进口落锤式弯沉仪(FWD)对压浆后板底脱空状况进行检测。仪器对压浆板块将逐板逐角进行检测,每块板需检测四个板角;每次检测的数据有三个技术参数,这三个技术参数要达到设计要求,才能算合格,只要有一个参数不合格,就要重新进行注浆,直到检测数据合格为止。

而此次检测数据要求之严格,也创下成都市市政工程之最路面变形只要超过0.14毫米就算不合格;混凝土板与板之间的变形差达到0.06毫米或者以上也算不合格。而0.14毫米和0.06毫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数据显示,成人头发的粗细大约在0.05毫米到0.15毫米之间,这些变形量跟头发丝的粗细差不多。为什么要追求这么严格的标准呢?“以混凝土板与板之间的变形差来讲,假如超过我们设定的标准,这就意味着每块板的受力会不均衡,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板与板错位、翘起,从而诱发反射裂缝。病害处理是道路维护整治的基础,病害治理不到位、标准不高,上面铺再好的沥青都没用。”成都路桥经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邹志全向记者介绍。

据记者了解,三环路此次维护整治的技术标准是我市道路中最精细的,其目的就是在于确保道路的健康和寿命。

记者手记

在对三环路主道维护整治工程进行深入采访之前,记者对修路的概念还停留在“连砂石压紧,铺上沥青完事”的粗浅理解。采访之后才发现,修建道路,尤其是高标准地修建道路,是一件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事。

中央绿化带由于没有把雨水或者浇灌水进行收集、排走,很有可能伤害到道路的路基,最终反映在路面上这真的好像是“蝴蝶效应”般,一般人根本看不到这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道路路面的破损,其实并不是单单因为上面车辆的碾压,更为重要的是下面的部分“反射”的简单地打个比方,路面假如是皮肤,皮肤的老化除了是外力造成,其实最主要的是内部的纤维松弛、蛋白质流失等造成的。所以,在30天的工期中,道路的病害治理需要20天甚至以上,沥青铺筑只需要7—8天。而路基真的是很“纤弱”的,只要有细若发丝的裂痕,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反射到路面就可能是是一道大口子,所以路基的施工要求非常高,需要以毫米级的精确度对施工品质进行检测。而铺设在路面的沥青也不再是小时候一遇到大太阳就会粘鞋的沥青了而是专门为路面量身定制的高品质沥青。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