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加快0.9个和1.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9%。 重工业增速加快,轻工业平稳增长。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4.9%,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2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8%和15.6%。 高耗能行业增速回升。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2.2%,比去年四季度、今年1-2月分别加快2.6个和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回升幅度。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8.6%和11%;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8.8%和1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1%。3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 出口继续呈现恢复性加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继续下降,一季度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现价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2.2%,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7亿美元,增长32.6%。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39.1亿美元)。 工业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一季度,工业投资1.67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3%),同比增长24.6%(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1.38万亿元,增长29.2%。3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4.6%。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8.5%和27.5%,电气机械及器材行业投资增长54.1%,医药行业投资增长31.5%,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行业投资增长62%。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继续低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5169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0.9%),同比增长13.4%,增速比1-2月投资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8.3%、17.2%和10.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7.4%和16.4%;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6.4%。3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5.2%。 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成本压力。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3]同比上涨7.1%;其中1、2、3月份分别同比上涨6.6%、7.2%和7.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其中1、2、3月份分别上涨9.7%、10.4%和10.5%。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97.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7.5%和97.8%,同比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97.8%。 企业效益水平同步提高。头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5亿元,同比增长34.3%;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6.03%,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上缴税金5301亿元,增长27.3%;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104万人,同比增加699万人,增长9.5%;企业亏损面为15.9%,亏损企业亏损额856亿元,同比增长22.2%。在39个工业大类中,除供水行业整体处在亏损状态外,其他行业均保持一定利润增幅。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增长潜力加快释放。今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9%、17.1%和16.6%,比去年四季度分别加快0.8、1.2和1.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到41.6%(2005年为33.8%,2010年上升到39.5%)。效益水平同步提高。头两个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分别为3901亿元、1453亿元和1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6.3%和33.1%。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3月份增长17%),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头两个月,实现利润4077亿元,增长41.7%(其中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增长33.8%和49.8%),主营收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59%上升到5.89%;上缴税金2630亿元,增长31.1%,利润和税金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63.2%和49.6%;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6043万人,同比增加567万人,增长10.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4.6%。 [1]注: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2]注: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标准改为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 [3]从2011年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从2011年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改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改称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2011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原材料工业 2011年一季度,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13.2%。头两个月,原材料行业实现利润2162亿元,同比增长38.2%。 冶金:一季度,粗钢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8.7%;钢材产量2.1亿吨,同比增长13.7%。头两个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40.1%;企业亏损面16.6%,亏损企业亏损额58.9亿元,同比增长11.8%。 钢铁出口出现回升。一季度,出口钢材1051万吨,同比增长20.7%;进口钢材418万吨,增长1.7%;进口钢坯19万吨,增长19.7%;钢材、钢坯进出口折合粗钢净出口654万吨,同比增长38.3%,比去年四季度增加174万吨。进口铁矿砂1.8亿吨,同比增长14.4%,比去年四季度增加1614万吨;进口平均价格为157美元/吨,同比上涨59.5%,比去年四季度上涨9.2美元/吨。 钢材价格高位回调。一季度,6.5mm高线和16mm螺纹钢平均价格为4825元和4834元,同比上涨21.1%和22.4%。3月上旬,国内钢材现货价格延续2月份走势继续回落,月中受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出现波动,月末又有所回升,3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31.95,比上月末低3.7点。 钢材库存量有所回落。据钢铁协会统计,3月末,全国26个大中城市经销商库存1727万吨,比上月末减少155万吨。主要品种中,热轧卷板、冷轧卷板、中板、螺纹钢和线材库存分别为478万吨、165万吨、158万吨、702万吨和224万吨,库存均比上月末有不同程度下降,环比分别下降7.2%、2.5%、8.7%、9.3%和10.5%。 建材:据建材联合会统计,一季度,水泥产量3.7亿吨,同比增长12.6%;平板玻璃生产1.8亿重量箱,增长10.9%。头两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52.2%;企业亏损面14.9%,亏损企业亏损额45.1亿元,同比增长29.9%。 水泥价格高位趋稳,平板玻璃价格小幅下滑。据建材联合会统计,一季度,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374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7.7%,比去年四季度上涨81.1元/吨;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78.5元/重量箱,比去年同期下降1%,比去年四季度下跌0.8元/吨。3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2090万吨,比上月末减少1631万吨,同比增长3.1%;平板玻璃库存2073万重量箱,比上月末减少153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5%。
2011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装备工业 2011年一季度,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减缓0.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4.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7.6%和1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4.1%。头两个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139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利润566亿元,增长16.7%;企业亏损面16.5%,亏损企业亏损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9.9%。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装备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主要产品中,一季度,进口汽车23.6万辆,同比增长31.8%;出口汽车15.9万辆,增长56.3%。进口汽车零件52.3亿美元,增长23.3%,出口汽车零件43.4亿美元,增长27.3%。进口压燃式活塞内燃发动机15.9亿美元,增长45.2%。出口摩托车257万辆,增长13.3%;出口牵引机及拖拉机4.86万台,增长90.3%。 多数投资类产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挖掘机、压实机械产量分别为6.3万台和2.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8.9%和74.5%;装载机产量为6.9万台,同比增长40.6%;水泥专用设备下降39.9%;金属成形机床增长2.3%;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1.8%;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增长1.31倍。 船舶完工量有所下降。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14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7%;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0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1%。截止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004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下降3%,其中出口船舶订单占总量的86.9%。 农业机械产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大型拖拉机产量9706台,同比增长10.1%;中、小型分别增长10.8%和13%;收获机械产量15.5万台,同比增长39.2%;收获后处理机械产量11.8万台,同比增长45.4%。 2011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能源保障 煤炭:煤炭进口价格继续上涨。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出口煤炭578万吨,同比增长1.3%;进口煤炭3237万吨,同比下降23.7%;净进口煤炭2659万吨。一季度进口平均价为114美元/吨,同比上涨21%。煤炭价格高位趋稳。截至3月28日,秦皇岛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价格765-77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5元/吨。电煤库存下降。3月末,统调电厂存煤5071万吨,比上月减少315万吨,可用13天。秦皇岛港存煤741万吨,比上月减少106万吨。 电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3月份增长14.8%),比去年四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增长10.6%;水电增长32.9%。 石油:石油供应稳定。一季度,原油产量5136万吨,同比增长6.7%。据海关统计,进口原油6341万吨,同比增长11.9%,比去年四季度增加526万吨;进口平均价格为689美元/吨,同比上涨24.3%,比去年四季度上涨103美元/吨。原油加工量1.11亿吨,增长10.2%;其中汽油产量增长8.2%,柴油产量增长11.5%。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3月前期国际油价波动较大,受日本地震影响,月中伦敦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收盘价跌至108.5美元/吨,之后快速回升后保持稳定。3月31日,伦敦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价格收于117.1美元/桶,创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高。3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月度平均价为114.6美元/桶,比上月上涨10.8美元/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