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涨不给力 山东地炼上市脚步或放缓 |
来源: 发布日期:2011-2-25
|
2月25日讯 油价淡季上调
2011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汽柴油价格350元/吨,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平均零售价每升分别上调0.26元和0.30元。这是2011年国内首次调整油价。 2月份前后是传统的成品油需求淡季,市场供需并不支撑高油价。多家机构监测发现,2月21日,西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华北等主要成品油消费地,成品油交易平淡,用户多以消耗前期成品油库存为主。 山东地炼夹缝中生存多家企业谋上市 近年来,随着成品油定价机制理顺,有着“中国成品油保供第三支力量”之称的山东地方炼厂逐渐摆脱“炼油亏损”的泥潭,进一步做大做强,多家地炼都有了上市打算,在群雄割据的中国炼油版图中,处于夹缝中的山东地炼想要做大做强,分的自己的一份羹。 2010年岁末利华益集团已开始做上市筹备,希望在一两年内上市成功。中海化工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当初中海油在收购该公司后也曾有将之整合上市的打算,但目前是否有实际动作还不得而知。而作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地炼企业,东明石化可能会摘得今年地炼上市的头筹。有媒体近日报道称,山东省菏泽市正在积极鼓励企业赴境外上市,其中东明石化等三家企业有望年内在港挂牌。 炼能或现过剩局面 上市利空加大 据一位即将参加第四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的资深专家说,地炼上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不断挑战100美元大关,山东地炼可能会面临产能扩张迅猛而炼油形势再度恶化的局面,这将阻碍上市步伐。 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调的同时,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的势头正在呈现。 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约1亿吨新增炼油能力建设,基本形成以中俄、中哈、中缅3个能源产业带,以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炼油集聚区为主体的“三带三圈”炼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6亿吨,成品油年产量达3.1亿吨。 而事实上,已经纳入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规划之中的炼油项目已经远超6亿吨。 从两大集团获得的数据显示,“按照目前在建、拟建及规划项目情况,2015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增至6.97亿吨/年,当年可利用能力达到6.6亿吨/年。” 根据两大集团规划,未来新建和改扩建炼油项目多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到2015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将出现20多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6.97亿吨/年的加工能力已经完全超过国家能源局规划,同时超过实际原油需求量。目前,业内的预测是2015年国内原油需求量为5.2亿-6亿吨,成品油需求将达到3.02亿吨。 中国石油规划人士统计称,截至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激增至5.01亿吨,占全球产能的11.5%。 2011年我国将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650万吨,同比增加5.29%,2011年底总能力将达5.28亿吨/年。其中,中石油将增至1.63亿吨,中石化将增至2.46亿吨。 中石油规划院人士预测:“如果2011年按2010年的炼厂平均开工率86.5%计算,我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37亿吨。如果提高三个百分点,按89.5%计算,则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面对产能过剩的隐忧,上述中石油规划院人士解释称,“产能过剩不等于产量过剩。国家为控制炼能规模,一些规划的项目可能不会批准,或者延期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