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产业链瞄准高端高效

  2月中旬,大庆石化顺利完成工业用1—丁烯产品由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的转化,实现1—丁烯产品全面升级。该行业标准与美国UCC公司先进标准接轨。廖和明 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化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加快,这为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引领发展——

  大庆石化——

  优化产品结构追求效益最大化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谢文艳 通讯员刘秋雁)大庆石化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适时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至2月16日,大庆石化丁辛醇装置通过实施“丁醇生产周期生产异丁醛”新流程,今年实现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异丁醛4770吨,装置能耗、物耗持续下降,累计增效1100多万元。

  大庆石化丁辛醇装置始建于1986年,采用低压铑法气相羰基合成工艺生产丁醛,丁醛进一步加工成为辛醇或正丁醇及副产品异丁醇。装置开工以来,始终延续着以市场需求切换辛醇、丁醇生产工艺的模式。

  异丁醛作为生产异丁醇的中间体也是加工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去年以来,异丁醛产品价格在液体化工产品市场中一路走高,每吨价格已高出异丁醇500多元,市场前景看好。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经过缜密分析研究,去年8月起,大庆石化以市场为导向,适时优化产品结构,在丁醇生产线上进行技术创新,实施了“丁醇生产周期生产异丁醛”的生产方案,将原设计的“先加氢精制,后异构物分离”的生产流程变更为“先异构物分离,后加氢精制”,将产品结构由正丁醇、异丁醇调整为正丁醇、异丁醛,使高附值产品异丁醛每小时增产1.125吨,装置在零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低价值产品向高价值产品的转换。

  新生产流程还能有效降低装置的能耗。截至目前,丁辛醇装置能耗已降至292.4千克标油/吨,比上年下降18.65千克标油/吨。同时,新生产流程还具备较大的灵活性,装置可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流程和新流程上进行切换,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辽河石化——

  优化资源配置增产优质沥青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许萍萍 李明)截至2月15日,辽河石化公司今年共生产了22.22万吨的重交沥青,较去年同期多生产了5万多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个公司通过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确保西蒸馏、南蒸馏、减黏三套装置每天满负荷生产6000吨重交沥青,以满足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冬储所需。

  为了保证沥青产量,这个公司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对包括产自中东、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7种原油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委内瑞拉和巴西原油更适合生产沥青。

  辽河石化将全厂各种资源统一调配,着力优化原油加工方案,积极挖掘装置潜力,调整运行参数,根据原油性质及各装置的工况,合理安排装置负荷,提高工艺操作精确度,优化原料物料组合,有效缓解了原油品质差异大对生产的制约。

  装置“安、稳、优”长周期运行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前提。为此,这个公司进一步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树立全员管理设备的理念,增强员工检修维护保养意识,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联系及时、处理及时,不让小问题酿成大隐患。同时,按照季节差异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

  辽河石化针对冬季生产特殊时期,要求班组加强交接班管理,加强对易冻凝部位的巡检,特别是在设备投停切换、生产操作变动时,首先考虑到防冻防凝工作,确保装置不发生冻凝事件。此外,公司还用好监测手段,加强腐蚀管理,根据低凝油、超稠油、进口油的腐蚀特点及日常积累的腐蚀数据,列出易腐蚀部位,定期监测,对关键部位随时监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优化工艺加工手段是辽河石化多产优质沥青的另一有效措施。这个公司以辽河超稠油为原料,采用改质—蒸馏工艺路线,生产出合格的重交沥青系列产品,解决了辽河油田超稠油直接蒸馏生产的沥青针入度、闪点、薄膜烘箱试验的质量变化大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使沥青产量每天增加2000吨,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兰州石化——

  聚丙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 何平)2月中旬,超高流动性高刚性聚丙烯树脂在兰州石化公司11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上生产获得成功。产品通过FDA认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产品熔体流动速率平均达到54克/10分钟,填补了国内在超高流动性高刚性聚丙烯开发生产方面的技术空白。

  超高流动性高刚性聚丙烯主要用于薄壁制生产,其优越性能可以使注射制品易成型加工,减少注射缺陷和废品率,在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加工温度、注射压力、合模力等,从而降低能耗,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制品产量;由于树脂的流动性高,还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近年来,由于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国内超高流动性聚丙烯产品开发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市场一直采用日本、欧洲、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外进口产品。兰州石化超高流动性高刚性聚丙烯树脂的成功开发生产,将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提升中国石油品牌形象创造有利条件。

  大连石化——

  开发高端产品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 吴鹏翔)大连石化公司今年1月份,销售产品167.5万吨,除继续保持高标号汽柴油优势比例外,聚丙烯产销同比增加50%。其中,Z69S、T36F、H39S—2等高附加值产品占81%;石蜡产销同比增加53%;基础油类产品产销同比增加26%。

  大连石化进一步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引领发展。其产品结构调整包括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聚丙烯等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等方面。

  大连石化注重以市场拉动产品结构优化,着力开展业务流程再造活动,建立了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运联动的机制,努力实现以需定产、以产促销、以优取胜。去年,石蜡、润滑油基础油、聚丙烯、轻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看好,公司努力增产增销,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企业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的增产增收,有效促进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绿色发展。大连石化去年加工原油1779万吨,比上年增加1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2亿元,比上年增加242亿元;实现税费165亿元,比上年增加54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比上年增加9.8亿元;来料加工海外赢利1377万美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又越上一个新台阶。今年1月,大连石化加工原油173.7万吨,创下原油月加工量历史最高纪录,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1%。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