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投入3527亿倾力打造鲜明城市形象
  2月18日,根据《石家庄市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实施意见》,未来三年,省会将紧紧围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坚持老城提升与新区建设双轮驱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通过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建开发改造,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今后三年,将投入3527亿元,以“四大重点区”为引擎,倾力实施“八个十”工程,全力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惠民生。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省会全面跻身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实现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加快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三年上水平目标
  大气环境:二级以上好天气310天以上
  《意见》提出,未来三年,省会大气环境质量要稳步提升,市、县(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稳定在全年天数的85%以上。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市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考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道路交通:公交分担率达到30%以上
  正定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年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铁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形成省会至京津和周边省会城市高铁一小时交通圈。力争津石、京石城际铁路全面开工,构建省会至京津的高铁直达通道。轨道交通启动实施,航空、铁路、公路、公交、轨道交通衔接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主城区双向六车道以上道路全部设置公交专用道,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7标台以上,公交分担率达到30%以上,公交车平均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中心区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300米服务半径站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保障性住房: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达到50%以上,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扎实开展,三年筹建租赁住房3万套以上,新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积极推广限价商品房住房建设模式,满足不同人群购房需求。全市每年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套数达到上年度城镇家庭户数的2%以上,其中主城区不低于2.5%、县(市)不低于1%。政府拥有产权的住房达到当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的1/3以上。推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
  重点:锁定四大重点区域
  《意见》指出,按照三年上水平工作任务目标,省会确定了今后三年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区、正定新区、空港工业区、大西柏坡。
  其中,老城区按照拆建结合、以建为主、塑造精品、打造靓点的思路,搬迁大郭村机场,结合正定新区建设,大手笔、大力度推进省会老城区职能调整和布局优化,高标准、高效率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改造,突出抓好新客站区域、新胜利大街沿线、中山西路区域、中山东路区域等重点片区改造工程以及对省会长远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功能性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聚集人气的中心商务区和城市新地标,用一流的标准、优美的环境扮靓老城区。
  正定新区,把正定新区作为实现城市北跨、扩大城市规模、推动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为建设50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布局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年投入223亿元,以“生态优先、项目带动、基础设施保障”为重点,完成30平方公里内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等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高水平编制新区产业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按产业链组织招商,吸引高端产业,建立孵化企业,力争三年内聚集一批上百亿元投资的大集团、大企业入驻,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空港工业园,投资160亿元,以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和京津客货分流的“第二机场”为目标,大力推进正定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并依托机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把空港工业园建设成为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示范带动区,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三年内按照年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的规模实施机场改扩建,进一步完善飞行区、航站区、航空公司综合楼等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实现机场、高铁、地铁、长途客运的零换乘。
  大西柏坡,投资410亿元,依托西柏坡独一无二的红色历史和秀美崎丽的生态环境,将大西柏坡打造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健身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龙头、环京津休闲度假胜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三年复建包括中央军委旧址、中央组织部旧址、中央宣传部旧址等在内的全部33处红色遗址;推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及一批培训基地建设;以温塘为核心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度假、疗养设施,并依托温塘建设西柏坡公交枢纽,到2013年形成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收入过50亿的大西柏坡框架。
  轻轨1号、3号线年内争取开建
  2011年是省会城镇三年上水平的起步之年。《意见》提出,2011年要以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六个上水平”为抓手,创新举措,破解瓶颈,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推动省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上水平进程中当先锋、做示范,努力实现大提升、大跨越,为把石家庄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轻轨建设力争年内开工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京石、石郑高铁客运专线和穿城入地隧道工程,启动石青客运专线建设,大力度推进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西柏坡高速公路、中华大街至机场快速路迎宾大道全部建成通车,力争京昆高速石太北线、西阜高速公路工程和南绕城(井陉-京港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省会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的枢纽地位。
  都市区快速交通建设。完成石环辅道、太行大街南延北展工程、南二环东延至藁城和友谊大街(南二环—北二环)改造等38条道路续建、新建工程,启动实施新胜利大街、滹沱大道和107国道南出市口改造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区快速交通路网。10月份以前确保正定、藁城、栾城3个综合场站开工建设,力争鹿泉综合场站开工建设。6月底前完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3号线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10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等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年内筹建公共租赁住房1.75万套
  在住房条件改善方面。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年内筹建公共租赁住房1.75万套。新建廉租住房5200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2000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000套,新建限价商品住房4000套。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年内二环路以内的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毕。消除危陋住宅区43.5万平方米,改善8070户居民居住条件。完成15个、45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善任务。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困难居民145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解决住房困难居民28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困难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3400户。
  打通14条断头路
  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打通新石北路(中华大街以西—民心河)、东三教村北东西向规划路等14条道路。在既有中山路、裕华路、平安大街、建设大街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将中山路公交专用道东延至白佛客运站、西延至西王,平安大街公交专用道北延至胜利北大街,建设大街公交专用道北延至胜利北大街、南延至南二环,裕华路公交专用道东延至珠峰大街;增辟中华大街11.2公里(古城西路至南二环)、体育大街8.4公里(北二环至南二环)、和平路12.5公里(西二环至东二环)、槐安路16公里(珠峰大街至苑东街)、胜利大街6公里(和平路至北外环)公交专用道,形成“四横五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公交专用道总长达到100公里。
  新增公交车300部,向组团县(市)、五大基地新开通10条公交线路。对50条破损严重的小街巷全部实施以路面维修、路灯安装、交通标识施划、地下管线敷设、路边景观美化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方便居民出行。同时新增一批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