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8条主要混凝土道路“白改黑”竣工
  道路平纵线形顺适,视觉良好,路容与周围环境协调;道路边线顺适,沥青路面平整密实,排水顺畅;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施工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密实度、厚度、强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及各部分工程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试验检测、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抽检和区质监站抽测,工程质量处于受监状态;资料齐全,归类清晰。验收委员会同意经建设单位审定的由监理单位作出的质量评定:工程质量合格,同意交付使用。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新北区邀请17名建设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2010年辖区8条主要混凝土道路“白改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北区副区长陈伟斌出席并讲话。他说:2010年新北区全面推进“白改黑”工程,原只准备对汉江路进行“白改黑”,施工后各方反映较好,经区政府常委会研究决定,用2年时间,把全区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黑色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去年已经改造总里程22.13公里,今年还有30多公里,力争全部改造完成,以良好的道路,为北部新城建设再立新功。

  上世纪90年代初,高新区刚刚成立,百业待举,道路先行。为使有限资金建设更多的道路,根据当时道路设计理念和标准,10年间建成了黄河路、汉江路、珠江路、河海路、太湖路、长江路、泰山路、衡山路等一大批混凝土道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混凝土道路为方便企业车辆和群众出行、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寿命为20年,早期建设的混凝土道路已接近设计寿命,按规范需对路面实施改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沥青资源的改善,对道路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行车震动和病害难以修复。近几年来尤其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特别是重载车辆的增多,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多种破损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破碎、沉陷、错台、唧浆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使用品质不断下降,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舒适度,加快了车辆的损坏,加大了运输成本,破损严重的路段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与改善投资环境,2010年,新北区以汉江路、河海中路为试点,逐步推开城区主干道路“白改黑”工程,相继实施了汉江路、河海中路、衡山路、珠江路、泰山路、长江北路、黄河路和尚德路等8条主要道路的“白改黑”工程。

  8条主要道路“白改黑”工程总投资约1.66亿元,其中汉江路、河海中路、长江北路“白改黑”工程列入2010年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区财政投资改造。衡山路、珠江路、泰山路、黄河路、尚德路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追加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由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集资金建设。

  2009年12月底,区政府下达了2010年迎省运会工程建设计划,区市政绿化管理所立即启动了汉江路、河海中路“白改黑”工程前期设计工作,委托在混凝土道路“白改黑”设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常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开展现场病害调查、检测分析、方案设计等工作。

  去年6月12日,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用2-3年时间,对28条城市主干道路及核心区道路提升改造。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区城建局积极组织区市政绿化管理所、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展设计调研等前期工作,编制道路改造年度计划和建设时序,并确定2010年下半年的道路提升改造任务,委托设计单位全面开展2010年改造项目的病害调查、检测分析和方案设计。

  大规模实施混凝土道路“白改黑”工程在新北区尚属首次,管理、施工经验等都不丰富,而且施工期间将受到国际月季博览会、国际跳水比赛、第17届省运会、梅雨季节等大型活动和不利天气的影响,时间紧、任务重、文明施工要求高。为了将“白改黑”工程实施好,向全市人民展示新北区现代化建设成果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做好方案设计的同时,区城建局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调研、取经工作。

  汉江路“白改黑”工程作为新北区实施的第一个“白改黑”项目,改造工程采用了灌注压浆等新工艺和橡胶沥青等新材料,其中灌注压浆的好坏是决定“白改黑”成败的关键;而橡胶沥青技术国外虽已广泛应用,但国内尚处于起步试验阶段,施工经验、管理经验还很不丰富。为了保证汉江路“白改黑”工程一次性成功,经区城建局集体讨论,并报请区政府、区监察局同意,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邀请3家在常武地区实施过“白改黑”工程和具有橡胶沥青施工经验的施工企业参与投标,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经评委对经济标、技术标组织评审,由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汉江路“白改黑”工程。

  在道路“白改黑”施工中,新北区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引入“低碳、环保、节能、降噪”新工艺。除常规材料、工艺的应用外,还首次引进了橡胶沥青混凝土、混凝土碎石化技术等新材料、新工艺,使新北区沥青道路施工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橡胶沥青技术是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不仅消耗了造成巨大污染的旧轮胎,而且由于废胎胶粉沥青混凝土具有低温抗裂、高温抗车辙以及良好的耐久性,还可降低路面养护维修频率,延长沥青路面周期,减少维修、翻建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增加。另外,每3吨废旧轮胎可以代替1吨改性沥青用于道路建设,降低道路建设成本,减少生产改性沥青的原油消耗。2010年“白改黑”项目实施橡胶沥青混凝土约1.5万吨,该技术的应用较改性沥青降低碳排放约240吨。

  混凝土碎石化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工艺将旧水泥路面就地破碎、压实,形成稳定的路面基层,实现废旧水泥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加铺层出现反射裂缝,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近10万吨混凝土废料的产生,减少碳排放约126吨,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白色污染”,降低了能耗。

  区建设部门以“树质量品牌,建精品工程”为目标,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验收,下道工序不得进行”的标准,严格把关,控制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并总结近年来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努力在工程建设中加以改进。对压实度、含灰量、弯沉、强度、厚度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不合格材料不允许进场,向工程质量争取有利施工时间,确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新北区8条主要混凝土道路通过“白改黑”工程改造,促进了北部新城的路况宽了、路面平了、路旁绿了、路容靓了,为常州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