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公路广泛推行高效养护管理模式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1-1-21
|
日前,记者从湖州全市公路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以来,湖州不仅已经形成对外开放、对内循环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而且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模式也得到广泛推行。
五年来,湖州全市公路共完成建设投资26.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3.3亿元。公路总里程从2005年末的3093.76公里(不含村道)增加到2010年末的7890.12公里,新增公路4796.8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5.62公里/百平方公里和30.44公里/万人。 “十一五”期间,湖州公路部门积极转变养护观念、创新养护模式、优化养护方式,全面推行精细化、预防性养护,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四新技术”,着力构建“政府主体、交通主力、部门参与、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尽责、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养护质量,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顺利转变。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和精心试点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湖州市干线公路精细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湖州市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手册》等,全面推行精细化、预防性养护模式,促进了养护观念的转变和养护质量的提高。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被动养护”向“预防养护”、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由“单一养护”向“全面养护”的转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湖州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政策法规为抓手,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为中心,以经常性养护为重点,制定并落实了《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截至2010年底,参照南浔区“一站多组”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全市60个乡镇已全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并配备了专兼职养护人员共293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科技研发及四新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五年来,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先后合作研发了10项科研成果。2009年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共同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同时本着“环保、节能、经济、创新”的养护理念,积极推广应用纤维碎石封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泡沫沥青半柔性基层、快速沥青裂缝填封等“四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换,五年累计节约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上千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认真总结“四新技术”的应用成果,制订了《湖州市公路养护“四新技术”应用研究总报告》和《湖州市公路危桥加固维修技术手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指南》等,为湖州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桥隧养护管理考评机制逐步健全。积极开展桥梁定期检查和国省道干线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使用状况调查,建立了桥梁健康档案和CBMS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出台了《湖州市桥梁养护管理办法》,完善了《湖州市公路桥梁检查工作制度》,并逐步健全了桥隧养护管理考评和问责制度,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桥隧技术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2010年在镇西大桥试点安装了桥梁安全预警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长大桥梁及特殊结构桥梁的动态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