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周的原油市场报告0110-0114 |
来源:阿里巴巴 发布日期:2011-1-19
|
2011年01月10日-01月14日当周的原油市场报告 原油期货本周综述: 本周石油市场整体倾向于上升趋势,因阿拉斯加一条主要输油管道的关闭以及美元疲软推动原油期货结算价创下两年新高。尽管美国失业率偏高,而且中国收紧货币政策给石油市场带来消极影响,但周五美国乐观的经济数据足以抵消上述不利影响。周五纽约基准西德克萨斯(WTI)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的价格较上周仍上涨约4.0%。 纽约基准WTI原油期货合约价格周五收于每桶91.540美元,比上周五的每桶88.030美元上涨3.510美元。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原为IPE)即期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周五收于每桶98.680美元,比上周五的结算价每桶93.330美元上涨5.350美元。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公司旗下贯穿阿拉斯加管道网络的关闭引发了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情绪,因而促使原油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1月8日阿拉斯加管道公司工人发现泄漏后,随后该公司关闭了其管道网络,此举迫使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及其他石油公司暂停了位于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几乎全部的石油生产。这一地区石油产量达到每日63万桶,相当于美国国内石油总产量的9%左右,并且向美国西海岸的炼油厂大量输送原油。然而,周三这条输油管道暂时重启以免管内原油冻结。该管道将低速运转数天,然后将于周六再次关闭一整个周末,以安装并测试替代管道、修补泄露点,这缓解了有关管道关闭时间可能延长的担忧情绪。 不过,美国燃油库存增幅高于此前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油价。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机构-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周三公布的最新库存数据显示,截止1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215.4万桶为3.33112亿桶,比去年同期高207.6万桶即0.6%。当周汽油库存增加508.1万桶或2.3%为2.23227亿桶,比去年同期低26.5万桶即0.1%,大幅缩窄了上周160万桶的差额,汽油库存为自2010年9月17日以来的最高点,比五年平均水平高880万桶或4.1%。馏分油库存增加265.2万桶或1.6%为1.64759亿桶,这是自2010年10月29日以来任意一周的最高水平,并且是1983年以来当周的最高水平。馏分油库存比去年同期水平高435.8万桶或2.7%,为9月10日以来的最大差额,比当周的五年平均水平高16.4%或2,320万桶。同一周,炼厂开工率从前一周的88.0%降至86.4%。 需求方面,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还显示,1月7日截止当周,美国汽油需求每天下降3.4万桶为881.9万桶,为自2010年10月8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并比去年高0.9%或每天7.9万桶。汽油库存足够满足25.3天的当前需求水平,为自2010年9月1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但略低于去年。满足需求的天数比当周的五年平均水平多1.4天。馏分油需求下降了4.4%或每天16.6万桶为356.9万桶,为自2010年8月6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并比去年每天低4.5万桶或1.2%。这是自2004年以来每年这个时期最疲软的水平。库存可以满足46.2天的需求,为自2010年10月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并比五年平均水平约高10天。 美国利空的失业率数据也拖曳油价走低。周四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35,000人,至445,000人。而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将减少2,000人,至407,000人。 中国收紧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压了油价。周五中国央行宣布将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以控制通胀。中国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然而,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这抵消了中国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工业产值增长0.8%,增幅高于预期。同时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依然温和。美国经济状况改善通常被视为可推升石油和燃油需求。 油价预期方面,周二早间美国能源情报署上调了其2011年油价预期。目前该机构预计,2011年原油均价达到每桶93美元,2012年达到每桶99美元。若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欧佩克)不提高产量,那么油价则可能大幅上升。 本周总结:WTI原油期货的日均价从前一周的日均价每桶89.528美元升至91.032美元,平均每桶上涨1.504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原油期货的日均价比前一周的每桶94.344美元上涨3.290美元为97.634美元。 WTI周一开盘89.000美元,本周最高点为周三的92.390美元,本周最低点为周一触及的88.130美元,本周最高结算价是周三的91.860美元,最低结算价是周一的89.250美元。 ICE周一开盘93.800美元,本周最高点为周五的99.200美元,本周最低点为周一的93.600美元,本周最高结算价是周五的98.680美元,最低结算价是周一的95.700美元。 原油现货本周综述: 本周亚洲原油市场行情依然坚挺,因柴油价差稳定,但疲软的石脑油价差可能打压凝析油和其他富产石脑油的原油市场面。 地区原油需求依然旺盛,从而使3月装中东原油的升水受到支撑;同时生产商下调中质-重质原油的官方售价也将提振需求,尽管燃料油价差依然疲软。 官方售价方面,周一也门公布3月马希拉原油官方售价为每桶对即期布伦特-37美分,比2月官价每桶上调1.03美元。但也门维持3月马里布轻质原油的官方售价不变,仍为即期布伦特平价水平。 马来西亚国家油气公司(Petronas)已公布其1月份的塔皮斯原油调价因子为每桶7.80美元的记录高位,比前一个月涨0.3美元。 科威特石油公司下调2月原油官价每桶40美分,之前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下调了阿拉伯中质原油官方售价。 伊朗对亚洲买主下调了重质原油官方售价,但轻质原油官方售价保持不变。虽然燃料油/迪拜价差依然疲软,但重质原油现货需求和价差可能将受到生产商降价的支撑。 伊拉克公布了2月原油官方售价,其中在欧洲交付的巴士拉轻质原油官价下调1.50美元为每桶对即期布伦特-3.40美元。在美国交付的2月巴士拉原油官价为每桶对ASCI-1.35美元。 在亚洲交付的2月巴士拉原油官价下调30美分为每桶对阿曼/迪拜均价-0.10美元。在美国交付的2月基尔库克原油官价为每桶对ASCI+0.30美元;在欧洲交付的官价为每桶对即期布伦特-2.05美元。 越南国家石油销售商PV Oil公司通过标书以至少一年来的最高升水价销售了一船3月装Song Doc原油,因该等级原油的供应吃紧以及需求坚挺。这批25万桶船货以每桶对米那斯公式价+7.2美元的价格售给壳牌公司,不过,此消息尚未获得证实。 越南PV Oil公司每三个月将销售仅仅两船Song Doc原油,因该油田的产量已经下降至每天7,000桶。12月份该公司以每桶对米那斯公式价略高于7美元的升水价售出一船2月船货。 道琼斯通讯社估计的2月迪拜原油期货价格从周初的每桶90.23-90.28美元涨至周末每桶93.20-93.25美元。 迪拜商交所(DME)3月阿曼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从周初的90.85美元涨至周末每桶93.29美元。 原油现货市场的下周展望: 在地区供需平衡趋紧的状况下,受柴油价差强劲的支撑,亚洲原油市场行情可能将保持坚挺,但富产石脑油的原油和凝析油可能疲软。 由于地区需求旺盛,而且较高的冬季需求促使船货涌入欧洲市场,亚洲柴油价差保持坚挺。 与此同时,由于较高的套利船货从欧洲涌入亚洲市场,石脑油价差逐步疲软,从而打压了富产石脑油级的原油行情。即期石脑油价差约为三个月低点。 地区炼油商对3月装船货的原油需求可能保持强劲,尤其是对中东级原油,因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持续拉宽,从而使挂靠迪拜的原油对于炼油商来说更有吸引力。 拉宽的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也将阻止大西洋盆地原油的船货涌入亚洲市场。周五晚间经纪商对3月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报价每桶3.84美元。 较高的中东级原油需求可能将使地区市场趋势,因炼油商们料将维持其开工率以利用稳定的整体利润。 中质-重质级原油需求可能将暗淡,尽管官方售价下调。与此同时,燃料油价差依然疲软,正当燃料油供应提高之际,如果基准原油价格走高的话,燃料油价差可能会进一步下跌。然而,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水灾的状况下,由于担忧澳大利亚中质-重质级原油供应中断,市场可能会受到些许支撑。 目前燃料油供应和需求均吃紧,但即期价差持续徘徊在每桶约-11美元。 原油市场的本周重要新闻 荷兰皇家壳牌再次推迟启动Pernis炼油厂一汽油生产装置-彭博 彭博资讯(Bloomberg)上周五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导称,由于技术故障,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 RDSA)推迟了其荷兰Pernis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启动时间。 上述知情人士称,该装置可能数月之内不会投产。此前该装置的启动时间至少推迟过两次。Pernis炼油厂是欧洲最大的炼油厂。 石油数据:中国去年12月进口原油2,086万吨 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2月份进口原油2,086万吨,合每日493万桶。 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进口原油2.3931亿吨,较2009年增加17.5%。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阿拉斯加大部分石油生产中断,因输油管道仍旧关闭 由于纵贯阿拉斯加的800英里长石油管道已经关闭了两天时间,阿拉斯加的石油生产商周日暂停了North Slope的大部分生产。该管道经营方正在努力寻求修复漏油点和重启管道系统的方案。 Alyeska Pipeline Co.在当地时间上周六上午8:50关闭了石油管道系统,原因是此前发现有原油从一座泵站的地下输油管道泄漏到该站的地下室。Alyeska发言人Michelle Egan表示,目前已经没有石油继续流出地下管道。她称,该泵站泄漏了大约10桶石油,大部分已经被清理干净。她还称,Alyeska尚不清楚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重启管道系统。 管道经营方已经要求石油生产商暂停95%的石油生产。但在管道运输长时间中断后,在当前的冬季超低温环境下,石油、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在冷却后可能很难重启生产和管道运输。 Egan表示,公司非常了解管道系统关闭的重大影响,正在与监管部门和工程师商讨各种可行方案。她还表示,公司希望能够在周日晚些时候就管道的重启时间商讨更多细节内容。 该管道系统连接美国最大的油田Prudhoe Bay和阿拉斯加南部的Valdez港,石油从这个港口运往销售市场。该油田和管道系统每天生产630,000桶左右的石油,约占美国总产量的9%,是美国西海岸的主要石油来源。 此次生产中断可能抬高阿拉斯加North Slope原油的价格,进而更广泛地影响基准原油价格,如果管道和North Slope的石油生产迟迟不能恢复生产的话,影响料将更加深远。 石油数据:中国去年12月份原油进口量有所下降 上海(道琼斯)--尽管上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小幅下降,但预计至少未来五年内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2月份进口原油2,086万吨,合每日493万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据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测算,去年12月份原油进口量较2009年同期的2,126万吨下降2%,较11月份的每日510万桶下降3.4%。 数据显示,计入12月份的数据后,中国去年的原油进口总量创出2.393亿吨的新高,合日均481万桶,较上一年度增长17.5%。 同时,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国内柴油短缺问题之后,中国去年12月份的成品油进口量环比增长12.5%,至396万吨;成品油出口量环比下降9%,至189万吨。 新华社上周援引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话报导,未来五年中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将增长20%,2015年达到日均1,200万桶。同时,中国计划未来五年将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在日均400万桶。 这表明,尽管未来的石油需求增长与截至2010年的五年间相比可能有所放缓,但中国仍将是拉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动力所在。截至2010年的五年期间,中国炼油能力扩大了54%。 新华社此前报导称,中国去年11月底的商用原油库存环比下降3.2%。 欧佩克主席:不会因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召开紧急会议-通讯社 巴黎(道琼斯)--据伊朗石油部的Shana通讯社报导,伊朗石油部长、现任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主席Masoud Mirkazemi表示,即使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欧佩克也无需召开紧急会议。 Mirkazemi称,如果油价升至100美元或更高水平,也不会令人感到担忧,不能将此作为召开特殊会议的理由。 中国石油:计划与英力士集团组建贸易和炼油合资公司 北京(道琼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PTR, 简称:中国石油)周一表示,已经与英国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PLC)就组建合资公司的主要原则达成协议,该合资公司将从事使用苏格兰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资产进行的炼油业务及贸易活动。 中国石油称,旗下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Co.)与英力士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英力士欧洲控股有限公司(Ineos European Holdings Ltd.)和英力士国际投资有限公司(Investments International Ltd.)就上述交易达成协议。 中国石油称,公司将为英力士集团注入资本,并使拟成立的合资公司能够利用功能齐全的贸易平台。 中国石油还表示,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已经与英力士集团就共用炼化高薪技术和专门知识的事宜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石油称,预计合资公司将于2011年上半年成立。 按产能衡量,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埃克森美孚:Beaumont炼油厂事故对生产影响微乎其微 纽约(道琼斯)--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 XOM)周一表示,该公司得克萨斯州Beaumont炼油厂焦炭塔破裂事故对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 此次事故导致小规模泄露发生,该公司已于上周六将此事上报美国国家应急中心(U.S. National Response Center)。 埃克森美孚发言人Kevin Allexon表示,上周六清晨,由于一个焦炭塔出现一处破裂,该公司Beaumont炼油厂发生小规模泄漏(低于需要上报的水平);该公司立即采取行动止住了泄露;预计生产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Beaumont炼油厂每日最多可处理原油344,500桶。埃克森美孚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 阿拉斯加石油输送可能于本周恢复;迂回管道正在建设之中 纽约(道琼斯)--自上周六发现的石油泄漏迫使阿拉斯加石油生产企业大幅削减产量后,阿拉斯加主要的输油管道Trans Alaska Pipeline可能于未来数日重新开始输送原油。 一位熟悉该管道运营商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修复计划的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计本周将尝试恢复原油输送;并称,目前存在诸多变数,但时间或许会在周五之前。 石油输送将很快恢复的预期导致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其在周日最高升至每桶89.98美元。 在某泵站底部发现一处石油泄露后,Alyeska告知从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开采石油的企业将石油日产量削减了60万桶,削减幅度达95%。 Alyeska正在研究建设一条新的管道以绕过漏油部分,但负责为阿拉斯加环境环保局(Alask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处理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工作的Tom DeRuyter称,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恢复石油输送的具体时间表。记者也未能立即联系到Alyeska发言人就此事置评。该公司估计,漏油量为9或10桶,其中的90%已被清理人员回收。 通过Trans Alaska Pipeline输送的石油占全美石油产量的11%,这些石油在瓦尔迪兹码头装上油轮。 英国石油公司(BP PLC, BP)、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 COP)及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 XOM)是北坡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 壳牌希望参与中海油炼油厂计划-《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周二援引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CNOOC and Shell Petrochemical Co Ltd., 简称:中海壳牌)副总裁朱明才的话称,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 RDSA, 简称:壳牌)对于参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EO, 简称:中海油)规划中第二阶段炼油厂的建设表现了强烈兴趣。中海壳牌是这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 朱明才表示,其他一些国际石化公司也已经表达了类似的兴趣。 报导援引数位中海油未具名高管的话称,壳牌拥有中海壳牌50%的股权,但并不包括中海油的炼油业务,但壳牌日前提出转让该合资公司20%左右的股权,以获得上述规划中炼油厂大约30%的股权,但报导并未就此详加阐述。 壳牌中国(Shell (China) Ltd.)发言人告诉该报,公司不会对市场猜测发表评论. 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1年原油平均价格将达每桶93美元 纽约(道琼斯)--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简称EIA)周二上调了对油价的预期,预计2011年原油平均价格可能达到每桶93美元,因经济增长将继续推动全球石油需求增加。 EIA上个月在短期能源展望中预计2011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86美元。 EIA在1月份的报告中称,未来两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将继续趋于紧张,预计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为代表的工业国石油库存将下降。 该机构称,随著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将需要增加产量以保持油价稳定。 EIA称,如果全球石油消费复苏后欧佩克未能增产,油价将明显高于预期。 EIA预计2011年美国汽油零售均价为每加仑3.17美元,高于之前预计的3美元。 美国能源情报署:今年全球石油日需量将增1.7%,至8,800万桶 纽约(道琼斯)--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周二称,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增长1.7%,至每日8,800万桶;世界石油市场的持续紧张状态将推动石油价格在2012年底涨至每桶近100美元。 2011年和2012年的平均需求增长率料将达到1.5%,这将导致全球石油库存减少,市场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石油供应的依赖程度上升。 能源情报署发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Short-Term Energy Outlook)显示,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224万桶,至8,657万桶,增幅2.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 简称OECD)成员国石油日需求量的同比增幅在上个月数据的基础上向上修正了220,000桶,500,000桶。但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发展中国家石油日需求增幅为170万桶,其中中国的石油日需求增量超过700,000桶。 中国的日均石油需求量为905万桶,预计该国今明两年的石油日需求增幅为530,000桶,2011年的日均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58万桶,2012年则将达到1,011万桶。 预计到2012年,来自欧佩克以外国家的石油日均供应量增量将少于100,000桶。能源情报署预计,这意味著全球石油需求对库存原油及欧佩克供应量大幅增加的依赖程度将加大。能源情报署预计,非欧佩克国家2011年的日均石油供应量将增长170,000桶,2012年的增幅仅为20,000桶。 预计欧佩克今年的原油日产量将增长约460,000桶,至2,990万桶;2012年的原油日产量将增长约100万桶,至近3,100万桶。 不断增长的需求将推动美国基准原油价格在2012年第四季度涨至平均每桶99美元,这意味著届时会出现每桶100美元以上的石油价格。许多分析师预计原油价格将在今年达到每桶100美元。 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美国2011年石油日需求量1,929万桶 纽约(道琼斯)--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简称EIA)预计,由于经济持续复苏,2012年底前美国的石油日需求量将温和增长,年增幅不超过1%。2010年美国石油需求增长1.9%,为2005年来的首次增长。 EIA称,预计美国今年的石油日需求量为1,929万桶,较2010年增长16万桶。 该机构还表示,预计2012年石油日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17万桶,至1,946万桶,但仍不及2008年的水平。 EIA在月度短期能源展望(Short-Term Energy Outlook)报告中预计,当前季度的石油日需求量为1,932万桶,较上年同期增加50万桶,增幅2.7%。该机构上个月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石油需求量将增长2.2%。 2010年汽油日需求量增长0.7%,至906万桶。预计2011年将增长0.7%,至912万桶。 去年馏分油日需求量增长13万桶,至376万桶,增幅3.6%。预计今年将增长2.4%,至385万桶。 横跨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暂时恢复使用-运营商 伦敦(道琼斯)--输油管道运营商Alyeska Pipeline在一份公告中称,横跨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周三暂时恢复使用,但输油量低于正常水平。 该输油管道向外输送阿拉斯加North Slope地区所产石油,日输油能力约为630,000桶。 这一消息推动油价走低,从而结束了持续数日的上扬走势,但这条输油管道的最大股东英国石油公司(BP PLC, BP)的股价却未对此消息作出反应。 受上述消息影响,油价出现下跌。周三伦敦交易时段,二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跌12美分,至每桶97.49美元。 炼厂观察:中国1月原油加工量可能创新高,但2月将回落 上海(道琼斯)--中国1月原油加工量预计将创出新高,因去年12月政府上调成品油价格,同时为了在春节和春耕到来前储备足量库存,炼油厂商也开足马力生产。 不过2月份原油加工量可能会下降,不仅仅是因为2月伊始将迎来春节假期,届时工业活动将放缓,而且也因为一些大型炼油厂可能会在2月停产检修。 春节期间将有亿万中国人返乡过年,与家人团圆。春耕季节则通常始于2月底,届时会用到大量使用柴油的拖拉机和设备。 据能源信息门户网站隆众石化商务网(oilchem.net)称,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 SNP, 简称:中国石化)计划1月份加工约1,845万吨原油,相当于每天436万桶左右,较上月增加5.4%。这将刷新该公司11月创下的每天加工427万桶原油的纪录。 中国石化计划2011年全年加工原油2.2亿吨,相当于每天442万桶,同比增加8.4%。 基于隆众石化商务网提供的信息,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通过计算得出,中国18家大型的炼油企业1月份的平均开工率已从12月的87.2%提高到92.5%,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石化旗下日原油加工能力22.6万桶的上海高桥石化(Sinopec Shanghai Gaoqiao Petrochemical Co.) 12月检修结束后已经恢复生产。 中国第二大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PTR, 简称:中国石油)计划本月加工原油约1,285万吨,相当于每天300万桶左右,略高于12月份。 需求放缓的初步迹象已十分明显。 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的严寒天气对运输造成了影响,抑制了柴油需求,而且一些工业柴油用户在春节前逐步停止生产。与此同时,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China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一位高级分析师称,前段时间的柴油短缺状况已大为缓解。 尽管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仍在12月21日将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平均上调4%左右,反映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中国政府这么做的动机之一是为了鼓励炼油厂提高产量,确保市场供应,防止去年第一季度的"油荒"现象重演。 一位知情人士本周早些时候透露,中国12月底商业成品油库存环比增加超过5%。 展望未来,隆众石化商务网的信息显示,广州石化(Guangzhou Petrochemical Co.)旗下日处理能力10.44万桶的真空蒸馏装置将在2月进行检修。 亚洲其他地区,本月台湾原油加工量预计将增加,因地区炼油利润率保持坚挺。韩国炼油企业加工量可能小幅下降,受中国柴油进口放缓等因素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