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材料产业企业最高获奖励逾七百万 |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日期:2011-1-14
|
在昨日举行的成都市重点新材料企业座谈会上,包括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8家新材料产业代表企业,均获得相应的政策兑现支持,总金额达到2311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24户新材料企业,总共获得2010年的政策支持资金达到2920.11万元。 来自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促进发展,新材料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众多重大产业化项目得以快速推进201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5.7%;预计全年将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 最高获713.4万元奖励 在昨日现场兑现政策支持资金的8户企业代表中,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两户企业因成功上市,获得政策奖励达500万元。其中,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去年9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0月13日在创业板正式上市。 同时,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推进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技改,获得贴息支持300万元;巨石集团成都公司推进年产4万吨池窑拉丝技改,获得贴息资金支持249.28万元;四川中科倍特尔技术公司推进特种玻璃粉体球化生产线成果产业化获得补助144万元;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57.28万元。 另外,在科技创新及研发方面,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获规模化生产背面接触太阳电池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0万元支持;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获得玄武岩纤维制品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40万元等。 “上述8户企业,共获得2311.92万元的政策兑现奖励支持。”市经信委主任、市新材料产业联席会议副召集人何礼接受采访时称,其中,新筑路桥因同时获得成功上市和技改资金贴息等政策奖励,其获得的总金额达到713.4万元。“通过兑现政府支持政策奖励,其目的就是要促进整个新材料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成都社会经济发展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市共24户新材料产业企业获得总金额2920.11万元的政策支持资金。 预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 “目前,我们具备年产1000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产品的生产能力!”四川宝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广义介绍道。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一种名叫无钕稀土系贮氢合金的材料,拥有3项核心专利技术,由该材料生产出来的宝生宽温镍氢电池,能在零下50℃至60℃温区照常充放电。该公司一期技改项目预计将在今年6月左右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则是投资达到60亿元的50亿安时镍氢动力电池项目,“根据公司目前初步计划,该项目将力争年内正式动工建设,生产出的电池产品可以装配2.5万辆电动公交车或者装配20余万辆家用轿车!”预计该项目达产将提供3万余个就业岗位,年替代燃油500万吨,减少污染排放物900余万吨。 同样,作为我市另外一家新材料重点企业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其短切纤维产品首次在我市市政道路川陕路改造过程中使用。据川陕路改造承建方市兴城公司工程负责人介绍称,玄武岩短切纤维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整体物理力学性能,大大增强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性。正是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得到推广运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59万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利税420万元,同比增长91%。 这是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2010年年初,我市就建立了市领导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和重点区(市)县为成员的新材料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构建了统筹推进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新材料产业总体实施方案、建立了新材料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同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培育重点企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强化招商引资,增添产业发展后劲;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我市新材料产业的长足发展。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销售收入200.6亿元,增长36.9%;实现利润19.6亿元,增长57.5%;实现利税32.1亿元,增长71.0%。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90%、253%。 谋求建设亿元以上新材料重大项目30个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市新材料产业联席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将以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为工作重点,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应用市场,延伸、培育产业链,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具体发展目标方面,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全年建设亿元以上新材料重大项目达到30个,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 重点工作则具体包括加快建设重点项目、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应用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提升研发水平、继续完善载体建设、持续提升保障水平等等。 本报记者 钟文 摄影 杨永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