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路小区多了路烂了 改沥青路面行不 |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日期:2010-12-7
|
昨日起,受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委托,成都商报开通热线86613333-1,征集“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征集首日,共收到93条市民建议,建议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就业、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其中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建议最多,成都商报就一些建议进行了调查。今日至12月12日,成都商报热线86613333-1将继续开通,欢迎拨打。 市民声音1 三环路明年改成沥青路面行不? 市重大办:在考虑但需综合协调 昨日打进成都商报热线的不少市民都谈到了三环路。 市民刘先生家住三环路的武侯立交旁,昨日,他打进成都商报热线说,自己的房子位于13层,正对三环路,“太吵了,我都已经装了双层中空玻璃,关上窗仍能听见车辆发出巨大的‘嗡嗡’声。”同样住在三环路边的张女士则来电说,“家里的窗户也不敢怎么开,只要开一整天,桌上就有一层灰。”还有市民认为,经过8年通行,三环路路面已经破损严重,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市民刘女士说,每次驾车去三环路,开车都很难受,“有些路段路况已经很糟糕了。”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以武侯立交为起点,成渝立交为终点,由北至南沿三环路行进,发现这一带已经建起了数十个居民小区。而在三环路西北、南、东几个点停留查看,有的地方短短一两公里内就有数十处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几乎每个路段都有大量修补过的痕迹。 多位市民提出,把三环路改造纳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刘先生建议,将三环路的水泥路面改成沥青路面,噪音会更小,灰尘会更少。三环路在成都城市交通构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仅三环路西南段日均车流量已近20万辆次。改造三环路,铺设沥青路面,短期内是否有计划?成都市重大办一位负责人表示,愿意听取市民意见,但三环路的改造需周密考虑,铺设沥青路面所需的大量投入,也需要综合协调。 市民声音2 双庆路改造说了两年 何时开工? 成华区交通局:希望纳入区2011年民生工程项目 早在2008年就计划改造的双庆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动工。昨日,市民王先生打进热线,建议将双庆路改造列入2011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 “这条路简直是‘搓衣板’路,任何车辆走起来都颠得难受。”成都商报记者随王先生来到双庆路。举目望去,道路随处可见裂缝和高低不平的沉降,连人行道也严重高低不平。一位附近居民表示,只要下雨,路上就会积水,汽车经过速度稍快,积水就会溅到行人身上。 王先生说,双庆路附近几万居民的出行很受影响,“2008年我就听说这条道路要改造,两年了却一直没动静。希望能纳入明年的民生工程项目,尽快开工。”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成华区交通局,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双林路改造未能如期进行是由于交通组织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目前,双庆路的拆迁和道路设计已经完成,开始着手准备招投标。“我们也把双庆路的建设报给了区上,希望能够成为成华区2011年的民生工程项目。按照现有准备情况,双庆路有望2011年改造完毕。” 市民声音3 建议整治老旧住宅小区道路 武侯区交通局:将派出养护人员调查 昨日,家住菊乐路58号的市民赵先生打来热线,建议市政府对老旧住宅小区道路进行整治。赵先生所在的小区是1992年建成使用的,距今已18年。他说,小区大门通向菊乐路有一段30多米的路,现在已经坑洼不平,一到雨天,便产生积水。 昨天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菊乐路58号,看到该小区通向菊乐路的路上有3个较大的坑洼,路面其他地方也凹凸不平,小区的一些住户也表示雨天的影响比较大。 针对赵先生反映的情况,武侯区交通局值班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赵先生可以通过3种方式向交通局反映,包括直接到交通局反映、到所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反映后上报交通局、在武侯区交通局的网站上给区长信箱或者局长信箱留言。该工作人员称,武侯区交通局接到投诉后,将派出养护人员到该小区,根据路面损坏的程度来确定是否修复以及修复日期。 建议选登 张先生:建议明年积极抓好菜篮子工程,把菜价降下来。 肖女士:建议老年卡限时使用,不要在上班高峰时频繁刷。 陈女士:多建养老院。幼儿园太贵、太少,办更多公益幼儿园。 杨先生:加强对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的管理,遵守交通法规。 孙先生:成都市区的百姓文娱体育中心比较少,建议多建。 杨先生:建议火车南站公园多安装一些健身器材,增加儿童娱乐设施。 彭女士:尽快开建地铁1号线南延线。 张先生:建议解决居民用水一户一表问题。 刘女士:希望进一步加强医保对重大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在三甲医院检查、报销的力度。 热线今日继续开通 今日至12月12日,成都商报热线86613333-1将继续开通,欢迎大家来电,告诉我们你最希望政府在2011年为老百姓办哪些实事。成都商报将把收集到的建议提交给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并选取市民最关注的内容进行跟踪报道。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祝迅 摄影 王效 段韵 同步播报 一条断头路 数千居民出行得绕行一公里 一条断头路,让高新西区滨河春天两个社区的8000多居民出行受到影响,尤其是开车的居民,每天出入小区得绕行一公里多。高新西区合作街道办事处城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称,将积极联系高新西区的建设规划部门协调解决。 家住高新西区滨河春天小区的居民谭先生向成都商报报料称,他们小区通往成灌路的一条主要通道被堵塞,成了“断头路”,不管骑车还是开车出入小区得绕行一公里多。 昨天上午,成都商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成灌路金三角附近的这条断头路调查。在现场,成都商报记者看到,这条路是滨河春天小区居民出行的一条主要通道,位于成灌快铁高架桥下。这条路的尽头被大量的建筑垃圾堵塞,只能从天勤路绕行。成都商报记者驱车从天勤路绕行到成灌路上,花了5分钟时间,绕行路程约一公里。 成都商报记者找到负责管辖此路段的高新西区合作街办城乡管理科。城乡管理科一负责人指着墙壁上的一幅关于该路段的规划图介绍,被堵断的路规划上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区域,但目前该公司还没有进场开工。这位负责人称,从这条路出行的主要是滨河春天小区内两个社区的8000多名居民。针对道路不畅通的情况,他们将积极联系高新西区的建设规划部门协调解决,按照目前的规划,这条路应该会改道连通成灌路,具体改道时间和路径目前尚不确定。 记者 江俊 实习生 张译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