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废旧油石再利用实现道路不断交施工

废旧油石再利用  不断交施工 出租车油改气

    燕赵都市报衡水电(通讯员崔建刚、记者李海菊)废旧油石再利、不断交施工、出租车油改气……,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打造“低碳”交通。

创新施工工艺 打造低碳工程
   
  2009年,在省道郑昔线冀州段23.4公里拓宽改造中,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利用旧油石厂拌热再生设备,与沥青混合料拌合装置相连接,将挖除旧油石利用率由零变为30%,不仅实现废物利用降低了污染,而且节约投资200多万元。这一工艺也开创了我省废旧油石再利用之“先河”,填补了中国北方旧油石再利用这一交通科技空白。
   
  今年,在106国道大修中使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机,施工中首次采用泡沫沥青再生柔性基层,然后加铺10厘米沥青混凝土油面技术。泡沫沥青再生柔性基层泡沫具有很好的抗裂、防水、抗疲劳、抗车辙性能。采用此种结构,可有效利用废旧结构层材料,减少废弃材料的弃除存放、污染环境,也可大大减少新材料的采购运输,节约建设资金与社会成本。按照传统方案国道106衡水段大修工程将消耗约70万立方石料、约8万吨水泥,产生旧油石垃圾17000方;通过采用新设备仅需消耗约6万方石屑、约1万吨水泥,且没有旧油石垃圾产生,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不断交施工,减少车辆绕行是此次国道106大修工程中的又一亮点。泡沫再生方案施工时间3个月,可以不断交施工,而传统工艺施工工期则需要6个月,且需要断交。由此可见,采用此工艺不仅缩短了工期还大大降低了车辆绕行的成本,降低因车辆绕行产生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优化运力结构 打造低碳运输
   
  积极落实报废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加快客运线路优化。在继武邑至衡水、冀州至衡水两条线路实行公车运营之后,2010年初对衡水至德州省际线路进行调整,23部旧客车更换为12部公交化车辆,并实行公车公营,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发车,统一管理,形成运行规范、服务优质的运输格局。
   
  坚持车辆更新“技术先进、低排优选”原则。鼓励引导客运企业新进投放车辆以节能、低排、大型车为主体,目前衡水市出租汽车1324辆,已对符合条件的1036辆出租车实现了油改气,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环保运力。对更新车辆优先鼓励双燃料车辆,对排放标准不达标的车辆坚决不允许上出租车手续。同时,不断强化营运车辆检测,严把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关,控制尾气排放和车辆油耗,降低环境污染。

推行节能降耗  打造低碳机关
   
  衡水市交通运输局把节能降耗落实到每个岗位,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
   
   改装节能灯具,减少数量。将办公楼照明灯具全部更换成高效节能灯具。楼道照明灯具由原来的16排减少至4排、将卫生间照明灯具由原来的28个减少至8个,照明节能运行之后,仅此项节电措施节约率达40%。
   
  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时间。中央空调坚持做到夏季气温低于28℃时不开启,室温设定在26℃以上,每天下班前提前1小时关闭,非工作日不开启;非工作日关停一部电梯。此项措施以每天10小时计算,节约104度/天,节约率达到5.7%。
   
  实行无纸化办公。为构建高效的办公自动化工作平台,该局研发使用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通过该系统收发文件,对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程序、节约办公成本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该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强化机关车辆管理,开展节能降耗。该局提倡减少出车次数,近距离出行,自行解决,远距离出行,采取统筹安排路线,共同出行的方式,节约汽车修理及油费。加强司机教育培训,提高节能意识,提高节能技能,推行 “燃油统计、考核奖励”管理方法,细化节能减排任务,每月公布油耗及综合绩效。
   
  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健全完善统计评估体系。数据统计分析是节能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俗话说,三分统计,七分分析。坚持做到每季度汇总水、电、油、办公易耗品等资源消耗数据和费用开支情况,分析总结运行规律,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况,达到节能的极限。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