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十多条道路将批量大中修 |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发布日期:2010-11-11
|
好像并没看到人员施工,磕磕绊绊的道路就变齐整了,这不是马良在挥动神笔,而是一群“夜猫子”修路人夜晚奋战的结果。道路上的车辙印曾让你车“足”深陷?铺在北京长安街路面的改性沥青将改写这一局面,这在安徽还是首次使用的路面新技术。 十多条道路为啥总受伤? 今年在合肥大中修的总共有十多条路,包括南二环宿松路交口修复车辙印,青年路改造,金寨路慢车道养护维修,庐江路、安凯路、滁州路、沿河路大中修等多个项目。 为什么一下子要修十多条路?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建设维修所副所长邹建东介绍,老城区有的道路建设时间比较久,损坏较大,窨井盖有不同程度下陷,已影响市民通行,缝缝补补“打补丁”已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彻底重修;有些路如和平东路以前是合钢厂区内部道路,下水道都没有,“一下雨就跟水塘一样,沥青路面容易坏”。还有些如南二环等是因为过往车辆均是载重量很大的大型车辆,有些甚至载重达四五十吨,在路上拉出了一道道车辙印,在红绿灯附近的道路交口,因为急停车车辙印更深,“南二环和宿松路口车辙都很深,小车没法走,都刮底盘。”邹建东用手给记者比划着车辙的深度。 夜幕中旧路一一换新颜 这么多条路要修,如何在保障市民通行、生活同时尽快将路修好?邹建东说:“主要靠夜间作业,11点到路上施工,第二天一早5点半撤出”。 常常是路都整个修过了,过往市民还“蒙”在鼓里,只是感到路好走了。就这样庐江路、南二环、金寨路慢车道等都在静夜中蜕变。夜间施工给工人们施工也带来了难处。“沥青需要高温作业,而且铺设沥青是精细化作业,晚间施工不方便,我们只能靠缩短工序,提前给随意停放在路边的沿路居民车辆发通告等方式来做准备”。 在今年维修的道路中,滁州路和和平东路是彻底大修的。市政工程管理处东区道桥管理所所长王学明、副所长王丰云介绍,滁州路是多辆公交车的停靠站,而和平东路紧邻着合钢厂生活区大门,每天都是车流、人流络绎不绝。为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在沥青施工阶段,他们一般都是在白天进行破拆、搅拌混凝土等机器噪音大的工作,晚上9点多再进入施工现场,十一点开始施工,第二天5点前放行,“通常这个时候公交也出来了,我们就修一段放行一段,将对市民影响降到最小。” 新沥青让路面更坚强 昨晚8点,南二环上车流滚滚,不时可见各种运料车往来,在微弱的灯光下仍能清晰地看到不少路段都有一道道车辙印,给平坦的路面增加了一道道难看且危险的“划痕”。二环路上奔驰的都是载重吨数大的大车,为增加二环路的抗压性,在南二环和宿松路口,邹建东介绍,一种在合肥乃至全省都是首次使用的改性沥青被铺在了部分路面,作为试验段进行一段时间的检验。据介绍,这是市政管理处负责人在一次全国市政行业经验交谈会上学习到,并于今年9月引进的,“这种沥青的温度达180℃,比一般沥青的温度高了30℃左右,而且其碾压工序也要求更严格,但抗车辙能力比较好。” 邹建东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徽州大道和南二环路口试铺另一种改性沥青,经过一段时间比对,看哪种更稳定,之后将在全市大型车辆通行较多路段推广开来,增加这些路面的耐久性,延长养护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