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进入环保时代

  盛夏时分的美国爱达荷州,铺洒在公路上的金色阳光显得有些刺眼,但却成为了斯科特?布尔萨的囊中宝物——他将光伏电池和LED光源嵌入路面以下,一方面达到根据环境变化来智能地改变路面标志的目的,一方面用阳光所产生的电能来服务周边企业和城市。布尔萨说,总有一天他要用这种环保公路为整个美国提供电力。

  如今,不论是用马车替代汽车的70多个法国小镇,还是以减速行驶来节省燃料的英国法规,或者是连富豪、高官都纷纷骑车出行的哥本哈根,还有推崇“超静音巴士”的日本东京,甚至包括公共交通发达得让市民根本无需私家车的斯德哥尔摩,都无一例外地宣扬着同一个世界性理念:低碳与环保。

  环保不是“骑骑车、种种树”这样简单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就已将注意力投向了公路环保,从最初在公路两旁种植草皮、移植树木,到大量设置高速公路绿化带和动物通道,再到采用噪声屏障、低噪路面等防噪措施,逐渐将环保概念渗入到了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等各个阶段。

  城市交通规划师陈丁毅告诉记者,公路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其所经区域内,地上和地下环境都将因此而改变。从开挖路堑、填筑路堤开始,一条公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已经展开。

  “无论是土壤、大气、水源还是动植物生态,都应成为公路建设中着重关注的环保问题。”他说,“但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了运营期间的路面环境,尤其植被生态和交通出行的低碳节能,忽略了建设施工中一些最基本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增速惊人,而施工过程中沥青废渣所带来的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沥青废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隐形杀手”,却往往成为人们践行环保时百密一疏的漏洞。  

  “并不是全民骑自行车、公路两端种绿树就可以完全解决环保问题。”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龚益表示,“关键要从公路建设施工阶段抓起。”

  他强调说,将沥青搅拌地点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并不能一劳永逸,沥青的质量、添加剂的选择和施工方式才是重点。

  如今,美国大规模应用着一种名为“温拌沥青”的新型环保路面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节约燃油20%-30%,减排56%的二氧化碳,真正让环保贯彻到了公路建设的初始阶段。

  在中国,这样的环保技术也正日渐盛行,从2005年在110国道上首次成功铺筑第一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以来,北京奥运会、长安街大修和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等市政道路施工中,“温拌沥青”已成为了宠儿。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