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沥青跻世界先进水平 中石化沥青铺上沪宁高铁

  7月1日,全长30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的沪宁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据悉,沪宁高铁所用沥青是中石化所产东海牌沥青,这是我国高速铁路首次使用国产乳化沥青;7月5日,中海油生产的普通道路沥青也成功地铺上了红军当年长征中经过的贵州路段。

  “一直以来,高铁用乳化沥青大多数产自日本和德国,中石化东海牌沥青铺上沪宁高速铁路,标志着我国沥青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乳化沥青专家黄颂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由于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对沥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总体来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黄颂昌对记者说。

  据黄颂昌介绍,我国高速公路以每年5000公里的速度递增,并且是一种延续性的递增,还有一些需要改建和维护或养护的老化路面,2009年公路沥青用量在1500万吨左右。

  此外,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速铁路建设高峰期,将有力拉动乳化沥青的需求规模。“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是当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板式无砟轨道在混凝土底座和轨道板之间有一缓冲垫层,一般采用水泥、乳化沥青、砂及各种掺和料混合而成的基材,通称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乳化沥青的质量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质量及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成败的关键。(乳化沥青是将通常高温使用的沥青,经过机械搅拌和化学稳定也就是乳化的方法,扩散到水中而液化成常温下粘度低、流动性好的一种沥青产品——编者注)。

  本报记者从息旺能源了解到,按照已公布的高速铁路建设规划进行测算,未来5年,我国高速铁路直接带动的乳化沥青需求总量高达210万吨左右,年均达到42万吨,相比近些年35-40万吨/年的乳化消费量,增长超过一倍。

  据黄颂昌透露,根据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路建设计划,今年8月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路建设大检查,有些省份的老化、受损路面会进行修护,今年的沥青需求量将会有所增长。

  三大油企占据60%市场

  黄颂昌对记者说:“目前,我国沥青的生产厂家是‘五分天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还有一些地方炼厂和进口一部分。三大石油公司占据沥青市场的60%左右。”

  中石油“昆仑”、中石化“东海”、中海油“36-1”三大沥青品牌已成为我国沥青行业的名牌产品。国家石油沥青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玉贞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沥青产品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从2009年开始,进口沥青份额有下降趋势,许多沥青生产企业的重交通道路沥青都同时满足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三大石油公司原料相对稳定,技术可靠,质量可控。 

  此外,三大石油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沥青产能并改善沥青产品性能。中石化从2006年开始组织技术攻关团队,对专用基质沥青及乳化沥青进行开发研究。2008年2月,与铁道部科技司签订了《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乳化沥青水泥砂浆技术合作协议》,通过与铁科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发生产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专用乳化沥青。2009年7月,沥青分公司中标了沪宁城际铁路所需乳化沥青5个包件中的4个包件,应用里程约275公里(包含连接线19公里)。中标后,在总部炼油事业部的统一协调下,沥青分公司、金陵石化、齐鲁石化等企业密切配合,克服了乳化沥青冬季生产的技术困难,共同解决施工高峰期集中供货的难题,确保日供量超1000吨的最高峰需求。 

  再如,国内另一沥青主要生产商中海油,则是通过专项技术开发计划,采用先进管理模式,改造生产装置等方式,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其生产的PG76-28改性沥青用于长安街改造,环保橡胶改性沥青用于中国花卉博览会基地,SBS改性沥青应用于京津塘大修,新型桥面专用沥青在长春伊通河大桥成功应用;中海沥青(泰州)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0号硬质沥青应用于长安街改造的补强承重层,生产的50号硬质沥青大面积推广应用,引导了我国硬质沥青的市场消费。

  谈及国内沥青行业发展的瓶颈,张玉贞指出,国内沥青行业发展的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服务水平上。比如,合同的履约过程中价格是否稳定、供货时间是否按时,原料的稳定性和个别用户对国产沥青的偏见(如在招标文件中指定使用进口沥青)等。

    《中国能源报》 (2010-08-09 第15版)  本报记者  吴莉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