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中国石油储备和需求将大幅增长

    道琼斯2010年8月5日电 中国给经济降温的措施令油市多头对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前景感到不安,不过不用担心,因为中国油库建设步伐加快,扩容态势迅猛。

    即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能再现第一季度11.9%那样的高速增长,但中国储油设施正处于扩容高峰期,这将在未来提振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并维持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

    据新华社报导,到2015年中国成品油商业储备库容将扩大到接近5亿桶,比去年增加近50%。

    此外,中国也在扩大战略原油储备库容,将分两个阶段把目前1.02亿桶的库容量扩大至3.38亿桶。

    这些举措意义非凡,因为储备库注油与否与中国经济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表现基本没有关联,原因之一就在于,与注满油时相比,维护空置储备库的成本更高。

    美国专门研究中国市场的独立分析师Paul Ting表示,中国开始向储备库注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后,将对全球油市(包括油价)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毫无疑问。

    储备石油是一项成本相当高的业务,石油本身和储备库成本均很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 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之前表示,将投资人民币24亿元在兰州建一个石油储备基地,2011年上半年建成后将能储存1,900万桶原油。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部分支出投向能源密集性基础设施项目后。这一点在油价上也得到反映,基准西德州中质油价格已较2008年底上涨近85%,尽管美国等其他许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需求停滞。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预测,2010年中国仍将是推动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力量,日需求将增长76.1万桶,至913万桶,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总量的40%以上。

    不过在储存足够石油抵御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方面,中国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

    美国、日本等IEA成员国的原油储备量必须达到90天的净进口量。而中国截至6月底的原油储备量(包括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还不到两个月的净进口量。

    储备缺乏的问题在上月一下子暴露,大连港发生的油管爆炸事故迫使部分目的地为中国港口的油轮改靠韩国港口,至少有一家当地炼油厂临时削减了产量。近期的暴雨也导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601857.SH, 简称:中国石油)旗下辽河油田减产,向本地炼油厂的供应也相应减少。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很久前就意识到了储备更多石油的必要性。

    新华社上月援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China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一位高级研究员的话报导称,到2015年中国主要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 SNP, 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成品油库容量将达到3.145亿桶。

    新华社还表示,到21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及民营石油企业的成品油库容量也将达到1.761亿桶左右。

    Ting指出,这些大型石油储备库不会一直空置,中国承担不起石油库存停滞不前的代价。如果想要提高石油库存相对于日消费量的倍数,那么中国增加石油库存的速度就必须快于需求增长的速度。

    需求增速预期预示中国储备石油的速度将大幅加快。IEA在中期油市报告中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日需求将达到1,160万桶。

    DnB NOR Markets石油分析师Torbjorn Kjus表示,根据新华社关于中国扩大油库容量的报导预测,如果扩容目标分五年完成,中国的石油日需求量需要增长13万桶左右。

    Kjus还指出,中国每兴建一座日原油加工量20万桶的炼油厂,石油库存就必须增加1,000万桶左右。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