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跨国石油巨头时代

  7月30日讯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3个月过去了,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灾难的后果正变得日益清晰。英国石油(BP)迎来了一位新掌门——这位沉着冷静的美国人,已担负起全球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他此前担任英国石油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TNK-BP总裁。英国石油正在摆脱持续了数周的危机,该公司意识到,在清理墨西哥湾的油污和挽回受损的名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该公司资产的价值表明,BP的实际价值,要高于其低迷股价所反映出的水平。日前BP宣布计划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或许证实了其资产的价值。 

    对于石油行业而言,直接的影响将是监管加强,并要求制定应对意外事故的具体(或许是先行出资的)计划。石油公司的成本将上升,但更重要的是,新的深水项目开发将受限。国际石油公司目前面临挤压——北海和其它地区的原有资源不断减少,而中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很多地区的新资源又难以获取,它们将深水项目视为救命稻草。市场支配力将重新回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成员国手中,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欧佩克是唯一可获得、且成本相对低廉的新石油来源。

    然而,过去几个月,一个更为深刻的结论是:面对短期地方政治中的争斗,石油公司董事会中冷静的长期理性主义和全球思维已不合时宜。BP等公司希望将世界视为一个单一市场,但实际上,国家利益仍处于支配地位。我们正步入一个新世界,成功者将超越那种单一、集权式的全球企业旧思维,转向基于合伙与合资、以迎合当地需求的新方式。

    这个层面上的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石油行业必须勇敢面对再次出现的公众及政治上的敌意。它们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不仅是针对它们在环境方面的记录,还包括薪资和奖金水平、以及利用其影响力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做法。眼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是BP在利比亚的所作所为,但这一焦点可能会转向尼日利亚、安哥拉或哈萨克斯坦。目前,任何一位带着“扩音器”的政治家,都很容易把石油行业当作自己的目标。

    大型石油公司(尤其是BP)已花费了20年时间,努力彰显其社会责任。目前,负面形象将占据上风,特别是在美国——美国目前正经历一波针对大型企业(尤其是外国石油公司)的疯狂敌意,其强烈程度堪比100年前分拆标准石油(Standard Oil)的行动。许多公司(不仅仅是石油公司)现在都对在美国经商感到担心。就像BP用一位美国人取代其英国籍的首席执行官那样,另一家大公司也在对调整最高管理层,以确保拥有一位操着更友好的美国口音的高管。鉴于一起事故可能会使资金面临危险,其它公司正重新考虑通过美国公司转移全球利润的做法。

    石油行业还面临着规模和文化的重大问题。全球石油巨头装作是统一的全球业务,但实际上,它们是综合性企业集团,将一些基本上互不相干业务线混为一体,这些业务涉及勘探、生产、精炼、交易和市场营销。每项业务都在多个国家运作。此外,长达10年的并购活动,加剧了这种复杂混合体在文化和国别多样性方面的问题。大公司都强调任命当地人担任重要职务,同时又努力营造一种全球企业文化。这种推追求地多样性的行为,不仅在政治上具备合理性,也是出于在以前未知地区实现增长的战略需要。

    对于投资者而言,深水地平线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即便是最优秀的公司,是否有能力应对不同的文化。以10年来的股价表现衡量,英国石油、壳牌(Shell)和道达尔(Total)股价分别下跌了28%、30%和3%。而在同期内,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却大涨134%——该公司的并购行动保持了文化的一致性。问题并不在于追求多样性本身,而在于它们未能将其与全球企业模式较好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模式下,所有问题都要由伦敦或海牙的总部处理。

    政治上的考虑,目前正促使石油企业重新思考集权式的结构。该行业需要进入全球的增长市场。过去3年,欧洲和北美的石油需求一直在下滑,这两个地区是石油行业多数现有精炼和市场营销业务的所在地。然而,去年中国的需求增长逾20%。印度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但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将控制权拱手让给欧美公司。

    结果是,从必要性出发,一个拼凑而成的新模式正在出现:规模较小的国有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必须通过新的合伙企业进行合作。由此产生的新实体,本质上将是当地企业,但却能够获得全球技能和资金。其中许多将是合资企业,例如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Tony Hayward)将成为其非执行董事的TNK-BP,本地投资者和国际合作伙伴各自持股50%。下一步可能是某家石油巨头与中国人之间的交易,或者一家美国合伙企业,美国企业在其中持有BP某些北美资产的多数股权。

    这些合资企业都需要有一种易于管理的规模,并得到相关政府的批准。这种政治合作将确保国际石油公司一定程度上免受BP那种问题的困扰,同时让它们得以进入目前无法企及的市场。这些合资企业管理起来将不会轻松,也无法在段时间内改变石油行业的名声。然而,深水地平线的悲剧可能成为一种催化剂,提醒该行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同时具备本地化和国际化特征。

    (尼克·巴特勒 作者是英国石油(BP)负责战略和政策发展的前副总裁)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