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型沥青“寿命”延长一倍

本报讯 (记者 张璐) 记者近日从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道路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经过8年努力,研制出了比传统沥青至少“长寿”一倍的柔性沥青,未来这种新型沥青路还将用上物联网技术,拥有“高智商”。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道路工程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杜骋介绍说,我国目前已建的高速公路绝大多数是半刚性沥青路面,基层用的是水泥和石料,虽然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但由于水泥材料自身的缺陷,一遇到高温或多雨潮湿季节,就很容易出现裂缝、坑槽等损坏,再加上汽车超载、管理不善、养护不到位等原因,这种传统沥青路通常7至8年就必须彻底大修。

杜骋和同伴一起研制的新技术,将传统沥青路改造成了柔性基层,这种与国内气候条件、道路环境相适应的柔性沥青,可以使路面结构增强,抵抗变形。目前,这种新型沥青已在沪宁高速无锡段铺设了20多公里,未来条件成熟还将在更大范围推广,“用上这种新型沥青后,道路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0年左右。”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专家正在研究的新型沥青里还可装上压力传感器、ASG应变传感器、FBG光删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与路面设备相通,能够及时反映路面状况,如果路面出现损坏,数据中心可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是哪出了问题。路上有什么突发情况,比如前方出现团雾、车祸等,智能道路都会第一时间通过路上的电子显示屏向司机通报,并指引车辆避开。”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