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禁止“沥青票”避税 山东地炼企业成本陡增 |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日期:2010-7-30
|
“《意见》的出台对公司影响是直接和明显的,我们的生存空间再受挤压。自从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一直在研究对策。”日前,山东某地炼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该负责人所说的《意见》是从本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成品油消费税管理的意见》。该《意见》从生产销售、外购油品抵扣、纳税申报、石脑油免税管理等环节提出若干意见。导报记者采访发现,《意见》的出台对山东地炼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成本增近700元/吨 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把持原油进口权的时代,山东地炼企业长期以来因炼油原料的短缺,只能从市场上购进沥青等原料加工成燃料油(资讯,行情),进而加工成成品油销售。在税收政策不明确、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地炼企业往往通过开具沥青票等办法规避消费税,以节约生产成本。但在《意见》中,这种操作被明确禁止。 东营一家地炼销售部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炼油成本将大幅上升。息旺能源分析师刘传军指出,由于《意见》直指“沥青料”市场,避税操作被禁止,意味着购买“沥青料”深加工的地炼企业成本将增近700元/吨。 据导报记者了解,由于观望气氛浓厚,地炼沥青的产能生产随之降低了很多。据了解,目前山东地炼“沥青料”日产量仅在1500吨左右,相比上月中旬5000-5500吨/天的产量,骤降了近7成。 导报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国税局了解到,目前尚未明确相关票据的具体稽查方法,也未确定具体的缴纳方式,因此并未影响山东地炼销售,地方炼企的销售尚属正常。 多渠道“谋生” “如果继续走成品油路线,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以生产的石油产品为源头,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利润相对高很多。”东营市河口区工商联石油行业商会会长王猛表示。 据导报记者了解,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从意大利引进设备,生产玻璃棉建筑材料;利华益集团的医药、纺织板块已做得非常成熟;正和集团则引进了木业加工项目。此外,山东部分地炼企业欲上马氯碱、化肥、精细化工等深加工项目。 与此同时,地炼企业也开始向终端发展,新建和收购零售加油站。据导报记者了解,东营万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滨州京博石化集团及大王华星集团等炼企都在上述方面发力。 此外,一些较大的地炼企业也在谋求扩产不断壮大自己。未来两三年内,随着正和集团500万吨/年常减压、山东海化(000822,股吧)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500万吨/年重油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并建成投产,这些炼企有望步入千万吨级炼油规模行列。而黄三角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省内千万吨级炼油竞赛还将加速。此前,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长李湘平已多次表示,要将东明石化打造成为千万吨级的大炼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