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1578万吨天量库存 折射二次探底风险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0-7-7
|
“假如二次探底,这个底比2008年低,您也不要太过奇怪,因为我们现在的库存也是2008年的很多倍。”一位投资者在网络上如是发言。 一个真实、令人震惊的钢铁库存数据: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5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578万吨,而2008年6月底,这一库存是286.9万吨,2009年6月份,这一数字是896万吨。也就是说,目前的钢铁库存是2008年同期的5.5倍,是2009年同期的1.8倍。 “现在的情况可以很清楚了,那就是去年的天量信贷刺激的是钢铁的生产,而非消耗。”有人如是评论。 钢铁危局 很多分析师倾向认为:“从超跌反弹的角度来看,前期跌幅较多的公司 PB 已经具备安全边际,如华菱钢铁、鞍钢股份、宝钢股份在行业触底反弹时或有较好表现。” 问题是,所谓的安全边际在前景甚至比2008年还黯淡的时候,有多安全。 “随着梅雨、高温消费淡季的到来,国内钢价加速下跌:热轧下跌4.6%,跌幅居前,冷轧、中板跌幅达2.7%;螺纹钢亦大跌3%,线材下跌1.4%;期货方面:螺纹钢下跌2.3%,线材指数下跌1.9%。无取向下跌2.9%;取向硅钢不变。根据Mysteel 的调查,市场长期以来的盘整看法转变为下跌主导。”7月6日,钢铁研究员杨宝峰给出了钢铁价格的最新监测情报。 随着钢价的不断下跌,钢铁股作为引领大盘的中坚力量,股价直逼每股净资产。 7月2日,宝钢股份最低下探至5.72元,距离1季度每股净资产5.65元,仅一步之遥。或许,重仓钢铁股的基金不忍撕下其难堪的遮羞布。 钢铁作为经济发展的骨骼性产业,兴衰荣辱涉及全局。而宏观经济的转变、新的走向也让这个行业充满生机或者危难。 当年,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老总戴国芳曾经断言,钢铁业有大发展的机会,因而提出“三年内赶超宝钢,五年超过浦项”的宏伟计划。戴在实施过程中,触犯法律,身陷囹圄。但时至今日,事实证明,戴对钢铁业发展的判断没有错。 还以宝钢为例,复权处理后,宝钢从2001年的5元起步,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间,复权价高达28元。若统计股本扩张,宝钢的市值扩张近10倍。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0年里,平均1年就再造一个市值的宝钢。 国内宏观经济研究的旗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2010年中期策略会上却指出:宏观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末期,典型特征就是产能过剩严重、有效需求不足、新的增长点还没找到。 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传导至实体经济,使中国的依靠外贸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遭受重创。这一外部因素引发危机,留给钢铁企业的教训是: 2008年,攀钢、广钢、韶钢、石钢、苏钢、杭钢等14家钢铁企业亏损,其中,莱钢、安阳钢铁、太原不锈、南昌钢铁、柳钢等钢企利润同比2007年下降幅度在80%以上;盈利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只有宝钢,利润在100亿元和50亿元之间的有沙钢、河北钢铁、武钢、鞍本钢铁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