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高速公路采用热再生技术低碳护路 废弃物零产生

石安高速公路管理处正在就地热再生技术养护路面。田日飞 摄

  6月30日讯(记者 姜薇 通讯员 高晶晶)6月22日中午,在石安高速公路石黄连接线K308-K271处,养护工地上机器轰鸣,一辆80米长的机组缓缓前行,40多名施工队员手持扫帚、铁锹在一旁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反光桶隔离带外车辆高速驶过,没有丝毫拥堵。 

  “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石安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张通贤指着这个庞然大物告诉笔者,“百分之百没有废弃物,不断交施工,维修质量高是该技术最突出的三项优势。” 

  废弃物:400吨VS 0吨 

  “节能、环保、高效我们最看重这项技术的原因。”该中心主管质量进度的副主任史恩波告诉笔者,“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一般会采用重铺罩面、挖补等方式。而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施工可以采用表面层再生、表面层再生加重铺罩面等方式,能有效解决车辙、裂缝、泛油、松散、老化等等。” 

  “好不好,比比才知道。”张通贤带着草帽,在平整、崭新的路面上,掰着手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传统工艺中1公里4米单幅车道的养护一般会产生废弃料400吨,这些废弃料需要运送、存放。这部分成本在采取热再生技术后,全部再生利用。以4厘米的路面为例,传统挖补每平米成本是70元,热再生的成本为50元,减少成本29%。” 

  “这个大家伙开着舒坦,干净,污染小。”加热机机长付振东笑着说,“我干养护6年了,这么高科技现代化的玩意儿还是头一回,咱们也得武装自己不是?” 

  施工进度:900米VS 1400米 

  在热气蒸腾的机组前,记者看到2台预加热机正不断采用热风循环对路面进行均衡加热,加热铣刨机、加热干燥混合机紧随气候,新料添加卡车、摊铺机隆隆作响,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来回穿梭。 

  “采用新工艺的效益远不止这些。”中心主管设备安全的副主任董大为指着旁边不断飞驰而过的车辆说,“首先,传统挖补需要封路1000米,热再生只需要封路400米,并且只需封闭一条车道,完全可以边施工边修改封锁线,几乎不会引起拥堵。其次,在施工进度上传统挖补每天最多900米,热再生平均每天1400米,工期大大缩短。” 

  说起石安高速公路的养护工期,施工现场负责人刘伟信心十足,“石安高速这40公里的养护维修原计划7月15日完工,现已完成70%,初步预计能提前10天完成。用这个‘巨无霸’干这点活儿还能完不成?” 

  施工质量:开裂30公分VS 10公分以内 

  “如此快的工程进度,会不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听到笔者的这个疑问,张通贤从车辆后备箱里取出了两块钻孔芯样,再生前的一块上,沥青混凝土已经开裂直至中层;而旁边再生后的芯样上,只有几个钻孔,没有丝毫开裂的迹象。 

  “热再生技术能将路面裂缝控制在10公分以内,相比采用前的开裂30公分,质量自然是大大提高。”看到笔者惊讶的表情,张通贤这样解释,就地热再生技术是适合于沥青路面表面层连续修复的维修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原有的沥青路面上通过加热软化,以机械方式翻松旧路面,根据需要添加再生剂、新混合料,对其进行搅拌,并将所形成的再生混合料就地重铺、压实,从而达到消除路面病害、恢复路面性能的目的。 

  “质量肯定是没问题的!该项技术是全省首创,这个型号的机组在全国也是唯一一套,在世界上也仅有寥寥数台。”张通贤自豪地说,“以后热再生就是我们的‘主打产品’了。”据了解,该套马泰克AR2000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从加拿大购回后,曾经在京沈高速、京沪高速等养护工程中使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离开施工现场时,机组上悬挂的红色条幅“热再生开启绿色养护新开端”在风中猎猎作响,记者不由想起张通贤的一番话: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更经济、更合理、更低碳的角度加强技术革新,引进“秘密武器”,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使节能减排落在实处,摸索出一条高速公路低碳养护的道路。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