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进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 |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日期:2010-6-13
|
6月12日讯 国家能源局石油储备中心公布6家民营企业获准介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令人对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与支持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在贯彻落实方面更有良好预期。 有媒体评述称,舟山金润石化有限公司等3家民营企业通过规范竞标,成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指定机构,并承担国家储油任务,这是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民间投资36条”首个具有实质性的有效成果。国家石油储备,无论是战略储备,还是商业储存,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一直说“不”。一些民营企业要么空怀壮志,在垄断壁垒前施力无门;要么空守能力,纵使有油库、船坞等储备设施,也不予发挥作用的机会,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民间投资36条”对此类排斥民间投资的逆市场现象也终于再度明确说“不”。于是,我们看到颁布后不过半月,便有了这3家民营企业入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企业之列。 非公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在日益迫近的“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砥砺奋进,承担起更为重要的时代使命。不必过于苛刻地评价五年前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在贯彻落实方面不尽理想的欠缺现象,更不必让有所失望甚至失落的情绪蔓延到对“民间投资36条”的贯彻落实也依然惯性地沦丧信心。中国渐进改革的特定模式决定了稳定偏好,进而也决定了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风险系数。重要的是方向不可逆、民心不可违、规律不可抗。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人们不仅领略了政府投资在非常时期的特殊价值,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看到其难以避免的局限乃至弊端。由此,我们便不难体会,为什么在去年应对危机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不仅出快拳、出重拳,以一揽子财政刺激政策平天下,而且还于9月份又颁发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9条”,找到“三保”之间的政策平衡;为什么在今年“两会”召开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就到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看望大家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民营企业家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取“有三个更大作为”;为什么“两会”刚刚结束,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便率领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成员邀请全国工商联的各位主席、副主席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推进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 就国家及其管理部门而言,所谓决策之“策”,常体现为政策的制定、修订与推行。公共权力机构推出一个政策,作为各个或者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行动方向、准则或活动的指示与引导,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审慎性,是智慧与能力的高度体现。这正如西方学者詹姆斯·安德森所说:“公共政策是一个或一批行动者为解决某一问题及其主管事务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由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展开,同时也将受到非官方活动者和非官方因素的影响。”“民间投资36条”的关键在于执行,也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出台一个好政策,很重要;讲究或追求好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正因如此,国家能源局迈出了领先一步,虽亦属本职之履,但带了一个好头。 “民间投资36条”的关键在于执行,也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出台一个好政策,很重要;讲究或追求好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正因如此,国家能源局迈出了领先一步,虽亦属本职之履,但带了一个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