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将首次使用彩色沥青 | ||||
来源: 发布日期:2010-5-31
|
||||
![]() 图二:部分路段铺设彩色沥青自行车道本版效果图照片均由记者鞠鹏摄 铺设彩色沥青自行车道,用绿化景观彰显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主题,专门针对树木的移植进行首次招标……5月30日,市政部门在解读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改造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彩色沥青扮靓自行车道 据悉,在改造过程中,青年西路至棋盘街段(1850米)南侧慢车道将铺设彩色沥青自行车道,提高自行车的行车安全,这也是我市市政道路首次使用彩色沥青。 设计部门表示,这段道路南侧靠着南圩子壕河道,目前属于景观河道,其附近的现状人行道宽是5.5米。为了给行人留出充足的休闲空间,在设计时没有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设计在一起,而是在此处设置了局部的机非混行。为了提高自行车行车安全,就在此处设置了一处宽2.5米的彩色沥青铺设的自行车道,一方面可以与南圩子壕景观河道融为一体,另外也可以提醒机动车注意,提高自行车的行车安全。 齐鲁医院门前增加一车道 道路拓宽是此次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改造的重头戏。据悉,此次改造中将加宽快车道,由现有的11米-12米拓宽到14米-17.5米,并重新规划上下行机动车道;增加主次干道的入口宽度和转弯半径,使过境车辆更加畅通。其中,文化西路齐鲁医院路段是该道路的瓶颈之一,车辆拥堵状况严重。此次改造,将在泺文路至青年西路齐鲁医院路段路北侧增加一车道。 此外,此次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新建6米慢行一体,以改变现有机非混行的状况。重新铺设人行道及无障碍通道,方便行人通行,美化市区街道景观,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改造交通隔离设施,新增电子监控设备,规范各类交通标志、标线。 全线打造“法桐一条街” 对于道路改造而言,原有的行道树去留备受关注。市政部门表示,将拔除部分已经到更换年龄的行道树。但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树木的生态效应,市政部门不会单纯地“一砍了之”,而是对部分行道树实施就地、就近移植。 据悉,目前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沿线的行道树格局为“东杨西桐”。根据计划,文化西路标准段面现状行道树保留。为优化交通,路口拓宽、港湾车站以及齐鲁医院路北侧影响交通的部分现状行道树就地移植。据悉,市政部门为了确保行道树就地移植的成活率,还首次进行了树木移植招标,选择专业单位在适合的天气对这些行道树进行移植。 据介绍,文化东路现在的毛白杨已有30年树龄,根系已出现沤烂,春天杨絮飘飞,造成不小的环境污染。本次道路改造的同时,拟将老龄毛白杨更换为高规格、速生的法桐,确保较快形成林荫效果,与文化西路现状法桐呼应,打造“法桐一条街”,凸显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沿线行道树的冠大荫浓效果。市政部门表示,改造后的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树荫效果绝不会减弱。此外,通过本次改造,沿线将新建绿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 此次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改造的同时,历下区还将投入7000万元实施两侧综合整治。此次综合整治将拆迁占压红线面积1.5万平方米,并结合道路红线外用地情况,将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进行提炼,以绿化景观为载体展现节点绿化主题。通过道路和节点的绿化提升,凸显泉城特色,为市民打造宜业宜居的环境。历下区将结合本次道路改造,拆除违章建筑,对沿街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规划。同时,对沿街围墙统一进行拆墙透绿,采用绿化隔离,实现空间共享。 热力管道改造不会影响今冬供热 随着文化东路、文化西路两侧片区开发的加快,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沿线供热能力很难满足沿线供热需求。此次道路改造的同时,将同步实施管网配套建设,完成该区域热力管道“汽改水”,有效解决沿线供热能力不足状况,提升供热保障能力。 市政部门坦承,在热力管道改造是此次改造中压力最大的工程,而且属于没有后路可退,其重要性不次于地上工程。根据要求,9月底实现热力管网全线贯通并达到调试要求,确保沿线居民温暖过冬。此外,市政部门将更换给水管道,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水能力;更换燃气管道,建设电力和弱电综合管沟,实现架空线缆落地;完善雨污水设施,解决道路积水问题,改善污水排放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