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7 立足构建大交通,加快推进大产业,全力谋求大发展——— 面对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河北省交通运输部门勇挑重担、乘势而上、科学作为,继续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交通服务,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070公里,“东出西联、南北通衢”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近些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一直是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头戏”。2009年,高速公路开工在建达23条段、2021公里,实现开工项目数量、施工规模、完成投资三个“历史之最”。2010年是我省历史上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最多的一年,在年内676亿元的交通基础建设总投资中,高速公路投资额就高达500亿元,续建、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我省将续建和新开工高速公路30条段、2372公里,预备开工3条段、546公里。到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 未来几年,全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势头仍然强劲。按照规划,我省将构建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环京津、环渤海,经济中心、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通高速,与相邻五省区贯通的高速大通道。 2010年,我省将着力抓好大广高速固安至深州段、深州至大名段等22条段、1954.5公里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767.6公里。同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大广高速冀蒙界至承德段、石太高速北线石家庄段、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和京沪高速沧州至冀鲁界段等8条段、417.3公里年内开工建设,力争京港澳高速改扩建京石段、石安段和京新高速胶泥湾至冀晋界段3条段、545.9公里预备开工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到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070公里,“东出西联、南北通衢”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交通服务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战略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加强。 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强力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2008年底,为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省交通运输厅迅速拟定并报经省政府批转《关于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安排意见》,确定2009和2010年续建、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段、2957公里,总投资2000亿元。这项工作从开始谋划到省政府批转执行,前后仅用半个月时间,是我省最早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主要措施之一,起到了“先行”作用。 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强力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业内人士指出,交通建设投资可以有效拉动当前经济增长。据测算,2009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动钢材消费100万吨、水泥900万吨,拉动GDP增长0.87个百分点。 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2009年全省高速公路施工里程2024公里,全年共完成投资375.7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47.8%。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拉动GDP的直接增加。沿线庞大的建设队伍,可直接刺激农副产品销售和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据统计,每投资1元,可带动3元以上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每投资1元,可带动GDP增加3元以上。照此计算,去年全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75.7亿元,可带动GDP增加1100多亿元。 ——— 带动大量原材料生产、消耗。据统计,我省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设大约需水泥9000吨、钢材2000吨、沥青1000吨。2009年,全省高速公路施工里程达2024公里,大约共需水泥1800万吨、钢材400万吨、沥青200万吨。此外,还需要大量的石灰、砂石料等地材。 ——— 促进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高速公路每亿元投资,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左右。按我省去年的建设规模测算,共可为各行各业创造约75万个相关就业岗位。 随着我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机械等产业发展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日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对于加速物资信息流通、促进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省,日益壮大的交通产业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越来越强劲的支撑性保障,为增强河北乃至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的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要求,大胆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 2009年12月,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下挖通道渗透排水技术(又称渗井技术)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运用这一技术,大广高速衡大段在80.6公里的渗井设置路段上,共设置了173处下挖通道排水系统,路基平均填土高度可降为1.3米,降低了1.6米,减少永久占地约581亩,节约路侧取土约6103亩,减少路堤土石方536万多立方米,直接降低工程造价约2.58亿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都十分可观。 今年3月中旬,青银高速公路河北段以96.58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勇于创新,推行低路基、节约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等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多地融入科学理念,着力提升综合发展实力,在大力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行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环保节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要求,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大胆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通过科学比选、优化设计,实施低路基减少取土,节约大量土地;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用粉煤灰、河道沙砾、废弃土作为路基填充土,代替良田取土,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减少工程永久占地,减少路侧耕地取土。在环境保护方面,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做到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在高速公路填筑路基取土时,重视保护耕种土层,及时复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服务质量 加快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依靠扩大外延和提高内涵“两条腿”走路,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服务质量。在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大量应用新手段、新设备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引进科学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路网统一指挥引导、应急事件处理协调联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高效便捷通行需求。 ——— 开通省管高速公路统一客服热线96122。通过全天候开通电话、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高速公路出行信息、实时路况信息、政务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紧急救助、公众投诉和咨询等一体化的动态和综合性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 继续推广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实施全程监控,对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高速公路高效、安全运营管理。目前,我省已有京秦、石太等5条段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程监控;今年,京张、石黄高速公路将安装全程监控系统。同时,今年新开通的大广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也将增加全程监控系统。今后,我省将适时启动全省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实现全省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的集中控制。 ———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京津冀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整套设备6月底将完成系统调试,预计到今年7月一、三片区(即北京以南和承、秦、唐地区)可具备试运行条件,接下来将逐步实现区域联网。不久的将来,我省较大城市出入口和有条件的省界主线站将全部设立不停车收费车道,车辆无需停车即可快速通过,实现非现金交易,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大大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该系统还可有效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焦彦龙表示,河北交通运输行业将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行业建设,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解决路面和桥梁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保持公路安全畅通、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发展现代物流、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交通等课题,组织开展科技研究,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沿海各港口与省内城市,省内城市与周边省市,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交通运输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中,必须着眼长远、着眼开放,服务大局、当好先行,构建海陆空相配套、相衔接、相协调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优势。”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主动对接京津势在必行。适应经济一体化,必须提供网络化交通支持。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焦彦龙表示,今后几年,我省将以加快高速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水平,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交通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公路、港口、铁路、民航统筹发展;在运输方式衔接上,做到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无缝衔接。 未来几年,我省将以加快港口、高速公路及港口集疏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能力充足、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沿海各港口与省内城市,省内城市与周边省市,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通畅、便捷、安全、经济的运输服务。 到2020年,全省港口、公路、铁路、民航将全面适应“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需要,总体发展达到“适度超前”的更高阶段,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