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建:再给广青路6000万 |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10-5-10
|
重建公路的地质灾害整治仍需持续投入—— 本报记者龙腾飞 为彻底解决广青公路沿线的滑坡和塌方问题,北京援建者日前专门拨出6000万元资金,用于治理“时刻有落石危险”的8处滑坡点,总长度近1.5公里。北京面向全国招标,最后确定由一家常年承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滑坡点治理的公司承担这条二级公路的工程。援建方对治理项目的高要求可见一斑。 高景关、烂柴湾、杨青林、擦耳岩这几个名字,对于红白、蓥华等山区镇的百姓来说并不陌生,滑坡、塌方等事故频发。山区丰沛的降雨,在震前就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广青公路洛水至红白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密集分布着七八处地质灾害点,什邡当地交通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转运表层松散的泥土。 高景关是进入山区后的第一个地质灾害点,由于受到山体的挤压和石亭江的冲刷,这段道路的基体已经不同程度的塌陷。治理工作从去年7月开始,现在已经完成。“你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右侧的陡坡覆盖了一层钢筋混凝土,但实际上我们的治理是立体化的,路面、陡坡、河沿都打了混凝土钢桩。”广青公路护坡治理工程总工王伟说。 根据勘察的结果,地质灾害点的治理方案也不尽相同,主要采用锚索抗滑桩、锚杆(索)框架、路基注浆、截排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概算总投资达到6000万元。“这8处滑坡的治理,我们是按照7级抗震烈度设防、50年寿命设计和施工的。只要不发生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几十年之内是不用维修和修缮的。”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满华说。 施工从去年6月开始,个中艰辛,陈满华深有感触。“高景关工程开工,在石亭江的第一钻就遇到了困难,钻机打进去后,鹅卵石就往下掉,堵塞了孔道(俗称塌孔),一个孔就钻了36个小时,用去了4桶柴油。”陈满华回忆。后来他们改进了方法,采用跟管钻进技术。可这样一来,钻孔只要一开工就24小时不能停,一个钻孔3个人轮流看管,钻孔之后接着是安装锚索、浇筑、锚索张拉,也是一环紧扣一环。 难度最大的是烂柴湾治理点的锚索抗滑桩。该治理点的大型抗滑桩共计18根,深25米,长和宽分别达到了2米和3米,设置在半山腰,钻机等施工设备无法介入,只能依靠人力开挖和爆破等辅助手段,由于石层坚硬,工程量相当大,施工只能一点点地前进,每挖深1米就用钢筋混凝土做好临时护壁。90多名工人3班倒,从去年8月一直忙到今年3月底才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