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刘凤玫 檀春丽 摘 要:通过对北京市防水企业与防水市场现状的调研,对北京市防水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提出了建议。
1 北京市防水行业发展现状 为了解北京市防水行业发展现状,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08年对北京市防水企业及重点外地企业基本情况、防水材料产销量、工程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涉及北京市防水材料企业65家,外地及国外在京销售重点企业8家,北京市内建设工程38个。 1.1 企业情况及产品种类 目前北京市内防水材料企业约150家左右,其中生产沥青类防水卷材企业60余家,高分子防水材料企业8家,聚氨酯防水涂料企业40家左右(部分涂料企业和沥青类卷材企业为同一家),水性防水涂料企业约60家,其他刚性及密封材料企业30余家。现按防水材料种类对北京市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情况作一介绍分析。 1.1.1 沥青类防水卷材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品销量的上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大多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企业进行了设备改造和产能升级。我站近期配合北京市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进行了北京市所有取证防水卷材企业的实地核查工作,接受核查的北京市内沥青类防水卷材取证企业共50家,情况如下: 1)50家沥青类防水卷材取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在2006~2008年期间进行了设备改造和产能升级,配备了符合要求的导热油炉、胶体磨、沥青储罐、配料罐等装置,完善了检测设备。目前受调查企业中配备100万大卡(1万大卡=11.63kW,下同)导热油炉以上的16家,80万大卡导热油炉的9家,60万~70万大卡导热油炉的24家;配备20m3/h以上胶体磨的有8家,15m3/h胶体磨的有1家,13m3/h胶体磨约有18家,10m3/h胶体磨的有21家。个别企业还新上了生产线。 2)按照企业生产线速度及配料罐容积核算企业产能,年产量500万m2以上的企业有30家,500万m2的企业有7家,500万m2以下的企业有13家。 从上可以看出,北京市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企业近几年装备水平提高很快,整体装备水平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北京市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总设计产能超过3亿m2。 2007年北京市防水企业卷材总销量为18 351万m2,其中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16 168万m2,占88.1%;自粘卷材1 129万m2,占6.2%;高分子卷材1 054万m2,占5.7%。北京地区销量12 996万m2,占71%;外埠销量5 355万m2,占29%。2007年北京市防水卷材企业改性沥青类加自粘卷材总销量1.7297亿m2,占企业设计产能仅58%左右。 由此可见,目前北京市沥青类防水卷材企业普遍处于不饱和的生产状态,产能过剩现象较突出。 2007年与2006年相比,北京市建筑防水卷材企业沥青类防水卷材销量呈上升趋势,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销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8月,防水卷材的销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受奥运期间停产的影响,略有下降,9~12月,伴随着建设工程的陆续开复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销量将逐步回升。
但从调查的企业9~11月的销量上看,80%以上的企业销量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因此预计2008年全年防水卷材企业的销量同比2007年会略有下降。 1.1.2 高分子防水卷材 北京市高分子防水卷材企业有8家,1家生产三元乙丙防水卷材,1家生产土工膜产品,另6家生产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企业年产量一般在20万~100万m2,生产不饱和现象比沥青类卷材更为严重。 2007年北京市防水材料企业防水涂料年总销量为60 387t,其中水性涂料(包括丙烯酸、JS、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35 240t,占58.4%;反应型涂料(包括聚氨酯、聚脲等)21 048t,占34.9%;其他4 099t,占6.8%。北京地区销量占60.2%,外埠销量占39.8%。 1.1.3 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反应型防水涂料 目前北京市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企业40家左右,年总产量在2万t左右。其中年产量超过1 000t的企业有6家,大多数企业年产量在200~600t。 1.1.4 JS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水性沥青基等水性防水涂料 北京市水性防水涂料企业约60家,年总产量3.5万t左右,其中年产量超过1 000t的企业有9家。 1.1.5 刚性防水材料 北京市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及无机堵漏材料企业约30家。 1.1.6 止水密封材料 北京市止水密封材料企业7家,主要生产止水条、止水带及密封材料等。 1.2 产品质量 北京市近几年的防水材料企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见表l。从表1可见,在生产领域,防水卷材近年来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防水涂料的产品抽查合格率在85%以上,合格率较高;奥运工程产品抽查合格率也达到了80%以上,这是由于近几年政府部门启动对重点工程质量的联动监管机制,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 1.3 防水工程应用情况调查 1.3.1 防水材料在防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根据北京市建委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北京市建设工程开复工总面积14 146万m2,竣工面积3 866万m2,其中住宅面积2 098万m2。本次调查的北京市38个建设工程中,卷材产品施工面积所占总防水面积约为72%,涂料及其他材料施工占总防水面积约为28%。 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到的卷材和涂料在北京市不同防水工程部位的应用比例。由图1可知:防水卷材的应用以屋面和地下室为主,其中屋面为47.96%,地下室为42.74%,合计用量占90.7%;由图2可知,防水涂料用于厕浴间最多,为59.80%,地下室和屋面分别占15.7%和10.4%。 1.3.2 防水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北京市防水工程中应用量较大的沥青类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沥青类防水卷材:施工机具配套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热熔施工污染性大,使用汽油喷灯容易引发火灾,冷粘施工技术及相关可替代产品不完善;产品价格偏低导致企业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使一些低劣产品充斥防水市场,容易引发工程渗漏。 2)防水涂料:使用存在局限性、施工过程中表面容易被破坏、质量不易控制;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干燥、固化时间长,丙烯酸防水涂料对基层要求高;工地现场掺加稀释剂现象较普遍,环保指标难保障。 1.4 标准规范与产业政策 1.4.1 北京市近年来发布的地方标准 北京市建设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数个针对防水工程的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见表2。这些标准的出台为规范北京市防水工程施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制订和应用走在全国的前列。 1.4.2 产业政策 为推进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工业污染治理,北京市政府按照国家及本市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以水泥、防水、采矿、化工等5个行业为重点,加快了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水行业的退出进程。2008年9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实施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规定:淘汰年产量200万m2以下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年产量超过200万m2的生产线必须进行废气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2 北京市防水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存在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北京市防水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目前北京市防水行业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比较小,产值上亿企业仅有3个,多数产值在3 000万~5 000万元之间,企业小而散、重复建设情况较为突出;防水卷材实际产能占设计产能不足58%左右,供大于求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竞争激烈。 2)目前北京市防水行业企业虽然整体装备水平居全国前列,但由于企业多数为家族性企业,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还较落后,企业生产运行中污染环境和能源浪费问题较突出。 3)企业掌握科技信息少,科技投入少,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市场策略停留在低价竞争上,造成防水材料的价格上涨与原材料上涨不同步,一些低劣产品大量充斥防水市场。 4)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比较落后,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一种产品、一种施工方式千篇一律应用于不同工程现象普遍,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5)企业较注重主体材料的研究、生产,而忽视配套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导致防水工程体系不完善。 6)行业内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行业发展缺乏源动力。 7)行业没有相关的认证或信誉评价机制,行业发展缺少自律和诚信。 8)不少工程防水设计不到位,未明确产品所采用的标准名称、型号及构造节点做法,再加上监理监管不到位,造成以次充好、使用假冒伪劣和国家明令限制产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工程渗漏。
9)防水行业售后服务和质量跟踪机制不完善,企业短期行为现象普遍,制约行业进步和发展。 10)防水工程见证检测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检测不合格复试制度有漏洞,客观上为不合格产品应用到防水工程上提供了条件,影响了防水工程应用材料的质量。 2.2 促进北京市防水行业规范发展的建议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防水行业走上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要有计划地培育一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行业排头兵,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提高防水行业的集中度和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淘汰规模小质量不稳定的企业,使防水市场供需保持平衡,摆脱恶性低价竞争的局面。 2)加大工程监管力度,完善和加强政府监管联动机制,增加工程专项检查的频次;在防水行业中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推动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诚信建设;响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号召,试点与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险而非现行的保修期制度,引入第三方及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管,使设计不考虑、施工不敢用、监理不通过、业主不会用不合格防水产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防水行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被动局面。 3)加大科研投入和创新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政府及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应联手鼓励和促进防水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新产品应用上从税收、土地、环评、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和帮助,同时,还应加大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逐步开拓国外防水市场,加大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4)加大对防水材料性能特别是适用性能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配套工作,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促进生产和应用技术的规范发展。 5)在防水行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和营销水平。通过企业和社会防水行业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在行业内外普及防水知识,增强行业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可以通过建委备案网连接企业网站,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沟通服务。 6)大力开发工程现场检测技术;逐步完善新型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鼓励、推行机械化施工,加快防水施工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的进程。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非专业、小规模施工队伍的发展,逐步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提倡二次设计,以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7)推行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制度,提高行业专业技术水平,是防水行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8)倡导绿色生产,推广绿色节能环保产品,鼓励废物料循环再生使用,节约能源,保证环保排放达标。 9)推行建筑防水工程与建材系统集成供应,促进行业创新。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建材集成供应服务,与传统建材营销模式相比,突破了行业边界,延伸到建材产业链,为目标客户群整体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同时促使企业在产品配套、快捷施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把企业引导到提高技术附加值的发展道路上来。 10)提高防水工程单位造价;强化工程见证检验制度,建议编工程见证检验抽样及检验细则,指导见证抽样及检验工作;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确保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