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炼油能力将达7.5亿吨规模 产能过剩现隐忧

“2009年油品市场已经逐渐由卖方转变为买方,2010年这种买方市场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卓创资讯分析师齐玉芹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2010年约将有7800万吨一次性产能的增加,而后期伴随着炼厂的不断扩能以及新建炼厂的诞生,预计将还会有2.33亿吨的一次性产能的增加。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戴家权预计,在2010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从而拉动石油需求较快增长。预计未来五年石油需求平均增长4.9%,2015年的需求量将达到5.3亿吨左右。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柯晓明在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商贸大会上指出,国内政策相对平稳,国内相关行业持续发展,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因素作用加大;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动汽柴油需求走强;上海世博会拉动华东航油市场增长。这些因素将推动2010年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向好。

据了解,2009—2010年,我国有7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建成投产,年均增速10%。这两年的国内油品需求增速仅为4%,新增炼油能力扩建速度超过国内油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过剩的炼油能力需要在未来几年消化。

在3月22日举行的2010年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表示,今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或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舒兴田认为,炼油能力大量过剩,将引起市场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大量出口成品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发达国家通过浪费资源和寻找替代能源,成品油消费不仅增长趋缓,而且有的已呈负增长。

有关专家认为,鉴于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我国宜规划适合自身需求的炼油产能,国内石油供应以自炼自销、适度进口补充为原则,不宜发展过大的炼油能力,造成原油出口和成品油出口两头都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状况。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不宜因一味保证了炼厂利润而过分刺激其生产,从而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