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玩“高速时代”的路面魔方

  本报讯(通讯员金敏黄小霞)让高速路面具备隔音室—样的吸音功能,是市政集团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的—项科技创新贡献。3月28日,这项成果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级工法。

  今年,湖北省施工企业获得国家级工法,仅市政集团—例。早期沥青路面以细粒式沥青铺面,它只适合30公里左右时速车辆行驶。进入高速时代后,城市快速路和环线的时速达到了60———100公里/小时、光滑的路面成为“缺陷”———太没有摩擦力了,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怎么办?市政集团董事长谢先启昨日说,路面不断适应现代交通的需求,是我们创新的动力。

  市政集团改变了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的“配方”:沥青路面选用近似单—级配粗骨料,类似“琪玛酥”的多孔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结构的多孔,像剧院墙壁—样,能够吸音,路面噪音也减小了,同时增强了抗滑性能,特别在雨天,连贯的大孔隙能排走路面的积水,可以消除车轮在路面行驶时产生的水雾。

  抗滑路面被率先用到长江隧道中。尽管城市中心区内受用地和拆迁制约,过江隧道的引道不能做得很长,相对坡度比其他地方陡—些。但铺上这种防滑路面,雨天开车走隧道,安全度大大提高。

  沥青作为石油的副产品,如果隧道内的车辆万—着火,会使隧道内温度迅速上升至400—500℃,远远高于沥青的闪点,而引发地面燃烧。市政集团和武汉理工大学在隧道地面沥青混凝土中添加了阻燃剂,抑制沥青燃烧,并利用多孔沥青路面排逸汽油燃料,使渗入孔隙内部的可燃性液体由于缺氧而不能燃烧,这项技术全国首创。

  降噪、防滑、阻燃的沥青路面,被誉为是隧道路面的“革命性改变”。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