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十年巡礼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甘肃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通达和通畅工程的实施,给全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条条平坦的新村路连通了一个个新农村,为全省农民兄弟拓宽了致富路,打开了致富门。

  自古以来,陇上优美的田园风光,奇丽的山乡美景,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都因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滞后而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落后的农村道路交通,曾经一直是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同时也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交通部党组提出了“让农民走上油路和水泥路”

  的口号,每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甘肃省委、省政府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把全省的农村公路建设列为“民心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在陇原大地上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把握机遇,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中东部通达会战、西部优化改造”的发展战略,全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抓住国家“五年千亿元”工程的机遇,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全面掀起了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举全行业之力狠抓以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新农村试点村道建设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大开发战略实施办法10年来,特别是2003年国家交通部提出“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号召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紧紧抓住国家“五年千亿元工程”的实施机遇,结合甘肃省情、路情,制定了“五个倾斜”和“五路优先”的工作方针,组织力量做规划、定方案、搞设计,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公路大建设高潮在全省各地蓬勃兴起。

  2007年,省交通厅为了把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关,在全省14个公路总段抽调了4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13个农村公路建设巡回督察组,派驻14个市州86个县的交通局,帮助地方交通局部门从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把关。为了让农民兄弟早日走上致富路,从组建之日起,督察组的每一位成员就不停地奔波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工程进度与工作量的核查,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和推行“阳光工程”。2007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又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公路的建养管工作。

  定西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公路发展滞后的实际,牢固树立“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的思想,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按全市“三纵五横三个重要路段”的路网规划,坚持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社会捐款集资与群众投工投劳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施工,大力推进以“通乡、通村、通畅”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00多项4000多公里,总投资近亿元。

  平凉巿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巿委常委会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与县(区)签定的第一份责任书也是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书,拨出的第一笔款项是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奖励数额最高的是农村公路建设部门。 “农村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同样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庆阳革命老区人民心中。2008年,全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现场会在庆阳召开,石军副省长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作为2008年甘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的庆阳市,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管养体制改革,农村公路管养真正做到了主体责任到位、机构到位及资金到位,保证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有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为甘肃其他地区进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经过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中东部通达会战、西部优化改造”战略的实施,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0年初,全省共建成扶贫公路30多条3000多公里、通县公路20多条近2000公里、县际公路50多条近4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3188项,建设规模达26311公里。

  面对千载难逢的农村公路发展机遇,甘肃交通人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肩负造福万代的农村公路发展使命,甘肃公路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建设的第一线。“十一五”时期,甘肃的农村公路真正迎来了发展与建设的春天,从2006年到2010年初的5年间,全省农村公路的建设投资已经达到123亿多元,每年改建新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把建成1万公里农村公路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

  到2009年,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近10万公里。其中通沥青路或水泥路3万公里,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近7万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了百平方公里为20多公里。全省1300多个乡镇全通了公路,1000个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16000多个建制村通了公路;5000多个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到2009年底,已经提前实现了农村公路“十一五”“部省共建”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的建设目标。

  随着一条条新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当年的沙石路、搓板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全省农民出门难、行路难、进城难的局面已成了历史。一条条扶贫路连起了万户千家,当年贫困的甘肃农民沿着这一条条路走向了小康。一条条旅游路延伸到远山秀水,五湖四海的老友新朋沿着这一条条路领略着丝绸之路上古老的文化与艺术。还有一条条产业路遍布了全省的千村百乡,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让古老的山村换上了新装。庆阳董志原上的农民修自家门前的路,挣政府发的工资,成了当地农村广泛议论的一件新鲜事。这些当上了养路工的农民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据省公路部门估算,近3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在建养管工作中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达50多万个,农民工通过参与公路建设增收11.5亿元,依路兴起的农林等产业开发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幅度高于全省增长值8.7个百分点。

  在我省中部地区的国扶贫困县静宁县,过去只靠种植低产小麦和玉米而越过越穷的广大农民,如今因道路交通的发达而掌握了大量致富信息后,把公路两旁原来的低产果园,改造成了优质品种而使静宁苹果销售到东南亚各国,全县农民的人均收入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几十倍。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大大带动了全县粮食、黄河蜜瓜、大棚蔬菜等农副产业的发展,为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如今,这个县依托公路已形成一条集种养、贩运、销售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产业链条,“绿色循环经济圈”已初具规模。

  少数民族村道路的不断延伸,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踏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是全国唯一东乡族聚居县,从2006年开始,经过3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沼气、自来水等相继进村,生态林、垃圾处理点也都建设起来,一排排整刷刷的房屋破土而起。还有敦煌的的葡萄园、金昌的棉花、天水的时令果蔬、张掖的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等,都依托农村公路,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大路朝阳,长路上生长着美好的希望;新路如歌,高唱着和谐与发展的乐章。近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合民意、帮民富、得民心,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大家称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