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推进的上海公路

  尽管有过预约,但到了上海市公路管理处的办公楼以后,仍然会觉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工作日,到这里来回穿梭着采访、长时间地占用某一位采访对象的时间,会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好在刘钧伟并不介意,作为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分管“迎世博600天整治行动”的副处长,如有三头六臂似地同时处理多项事务,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2010年是中国世博年,上海世博会作为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届全球盛会,注定会成为这个年度中国的最大盛事。据预测,上海世博会75%的客流主要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途径抵沪,其中公路客运是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客流来沪参观的主要方式之一,高峰日约有9万人次世博客流来自泛长三角区域。

  正因为如此,在倒计时显示屏上剩下的四个多月时间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的上上下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世博会,就像一个发条,随着2010年5月1日的临近,渐渐拧紧。

  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世界”在3300平方米展区营造了20年后的美国社会缩影:坦荡的高速公路支脉纵横,层叠的立体交通井然有序,5万辆模型汽车如鱼得水,在现代化城市乡村间川流不息。

  这个展馆每天迎来3万人冒着酷暑排队参观。基于汽车对道路的呼唤,20年后,美国真的建成了最发达的州际高速公路网。

  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首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开通。二十年来,上海公路发展迅猛,形成了射线和环线相结合的高速公路网络,为省际间和上海市内的快速交通服务。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各成员国从中国、俄罗斯、墨西哥、波兰和韩国5个申办国中选出上海市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

  由于世博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它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各国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各国人民相聚、相交、相知的盛会,是人类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得以萌生、发展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就中国而言,则是使世界更充分了解中国的绝好机会。

  所以,自申博成功始,上海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上海实施了以“153060(重要工业区、重要集镇、交通枢纽、客货主要集散地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中心城与新城、中心城至省界30分钟互通,高速网上任意两点间60分钟内到达)”为目标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了“快速、便捷、高效、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2009年10月30日,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浦东段正式竣工通车,这项工程南起浦东新区的闻居路,经远东大道向北,与G40沪陕高速上海段(长江隧桥)相连后,向西与S20外环高速相接,全长24.42公里,设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至此,全长约190公里的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这一工程南连浦东国际机场,北面与长江隧桥相接,为上海东北部地区提供了一个快速大容量的交通和物流通道。

  2009年10月31日,G40沪陕高速上海段(即上海长江隧桥)正式通车。

  2010年春节前,全长约80公里的S32申嘉湖高速公路也将建成。

  ……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上海筹备和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时期,是上海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性机遇。在这五年里,类似好消息接踵而来,令人目不 接。

  世博会前,上海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超过760公里。在上海迎世博的建设高峰阶段,工程量如此密集的情形下,除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建设任务外,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如何使上海的高速路网更好地与长三角接轨,也是上海公路主管部门为之殚精竭虑的问题。

  上海人口密集,在道路施工上稍稍有点小动作,就会对周边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把养护作业对公路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方采用了沥青热再生、快速修路王等一系列的新工艺、新设备,做到文明施工、快速施工。

  以前,“车子跳,上海到”,是一句颇让上海公路人脸红耳热的话,同时也是压在上海高速公路建设者心上的一块石头。不过,在这次G2京沪高速上海段拓宽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新的公路不沉降,施工单位也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

  过去,高速公路建设是一条一条,成线状,但不成网。不过,上海在高速公路规划上早就考虑到,新建项目要尽量贯通既有公路。比如,已经建成的南北向G15沈海高速公路上海段就连接了大部分射线高速公路;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全线贯通,连接成环;沟通浦东国际机场的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是保证苏浙两省快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的关键。这个路网建设解决了区域约600多平方公里交通拥堵的问题。

  上海启动的庞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局外人看起来,让上海日新月异,刘钧伟却认为“都是份内工作,原本就是在规划中的,只不过为了举办世博会,我们把这些建设计划提前了。”

  对接不停车收费

  2008年12月31日,“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试运行江苏·上海联合开通仪式”在G50沪渝高速公路苏沪省界的汾湖收费站举行,标志着上海与江苏率先联合开通ETC收费系统,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上海首批开通的80条ETC车道,分布在上海高速公路网的30个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以省市间射线高速公路为主。江苏省安装了23条ETC专用车道,分布1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其中包括苏沪交界的3条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

  2009年11月28日,“沪苏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暨徽通卡开通仪式”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两省一市共同签署了《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清算协议》。

  开通一年来,上海ETC车道总数已经达到87条,其中专用车道扩容至39条,已安装ETC的车辆为27000多辆。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路网日平均ETC交易量已达到1.5万辆,占整个路网通行量的近3%,其中1万辆左右为通行专用车道;交易成功率也达到了99.5%以上,极大地提高了道口通行速度,ETC系统的便捷效应初步显现。

  为了更好地推进ETC系统的建设及用户群发展,使ETC车辆畅行无堵、通行便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与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又推出了一系列ETC系统的推广和改进措施。

  首先是大力推进ETC专用车道的建设,在原本道路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辟出ETC专用车道。刘钧伟说,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会使人工收费车道加剧拥堵,但从国内外成功经验和远期效应来看,ETC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口拥堵、节约土地资源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公路管理部门决心承受暂时的阵痛,为ETC用户提供便捷的通行条件。

  其次,适当调整ETC设备,使设置更加合理。比如,将专用车道上方的ETC感应天线前移,改造后,驾驶员驾车通过栏杆时基本无心理负担,车辆通过时的速度明显加快。

  加快硬件改造的同时,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又联合企业推出优惠措施,积极发展用户。另外,上海还在各收费广场和道路主线布设醒目的标志标线与引导提示,确保车辆驾驶员辨识清晰,以便减少ETC车辆和人工收费车辆的车流交织,确保行车安全和通行迅速。

  据介绍,下一步,上海还将进一步加快ETC系统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ETC系统建设实现“四个全覆盖”,基本满足高速公路ETC用户的需求。即:道口全覆盖——本市市域高速公路收费站至少设有一根ETC车道网络全覆盖——长三角地区跨省市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运营,与苏、浙、皖、赣等省市高速公路实现“道口收费、统一结算”的联网模式管理全覆盖——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服务系统服务全覆盖——发展电子不停车系统用户30万,并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尽可能多的增设服务网点。

  命名编号“变脸”

  10月11日起,上海的驾驶员到达收费站交费时,都会在高速公路收费窗口领取到一份最新版的上海高速公路命名编号调整宣传图。这个宣传图配有高速公路新旧命名对照表、上海高速公路路网图、主要立交走向示意图和指路标志介绍。

  就在这一天,上海宣布统一调整上海市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拉开了高速公路命名编号全面调整的序幕。包括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在内的所有高速公路均将对照国家路网进行重新命名,指路标志、路牌和信息牌同步更新,全面“变脸”。

  上海市公路管理处提供的本市高速公路命名编号调整对照表和上海高速公路示意图显示,以往常见的“A11沪宁高速”、“A8沪杭高速”、“A5公路”等名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G2京沪高速”、“G60沪昆高速”、“G15沈海高速”等全新名称。

  就上海而言,本次调整涉及上海境内所有高速公路,其中已建或在建的国家高速公路共有8条,已建或在建省级高速公路共有9条。相关标志更新涵盖高速公路所有交通标志,尤其是指路标志,包括入口预告标志、入口标志、起(终)点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出口标志、地点距离标志、服务设施预告标志、收费站预告标志等。

  比如,原沪苏浙皖高速公路途经沪、苏、浙、皖、鄂、渝两市四省,上海段叫A9公路(沪青平高速),而江苏、浙江叫沪苏浙高速,虽然是同一条路,但却很容易让不熟悉的开车人犯晕,此次“变脸”后就会统一命名为“上海—重庆高速公路”,简称“沪渝高速”,编号为G50。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安排,上海所有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更换工作将于2010年上半年完成。这样一来,上海全市已通车运行和即将通车运行的760多公里高速公路,全部以统一的国标进行新的编号和命名更新。

  为了尽量减轻驾驶员的不适,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在官方网站发布相关信息供驾驶员查询、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发放相关资料、开通服务热线24时处置紧急事务并接受咨询、沿线设置指路标志并发布路况信息等。

  另外,为了便于市民进行新旧路名的对照,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在相关设计中还专门增加了标有原路名的信息板等辅助标志。比如,在出现新编号的入口预告标志及出口预告标志的前后适当位置设置信息板标志,对高速公路新编号标志加以解释说明,作为宣传高速公路新命名编号的过渡措施。信息板采用白底、黑字、黑边框,除标明高速公路编号以外,还在中文简称之后用括号列出该高速公路的曾用路名,使新旧路名更换工作力量做到无缝衔接。

  综合整治“扩容”

  今年1月4日起,上海市政府一系列发文清理整顿非道路交通标志,对户外广告作出限制规定,并要求清除所有“除公益性指示牌以外,由单位或者个人设置的独立杆牌或者依附其他立杆、构筑物设置,用图形、符号、文字或者其组合指示特定单位的方向、距离的非道路交通标志”。

  作为整治法制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编制的《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随后出台。规划将上海市域范围划分为户外广告设施禁设区、控制区和展示区三类。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到,展示区、控制区只占一小部分,在上海6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允许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不到一成。

  此令一出,意味着设置在公路周边各式不合规范的大多数广告牌将不复存在,公路会“空旷”许多。

  在上海市公路管理处进行的清查摸底中发现,高速公路管辖范围内共须清理1933块广告牌。上海公路路政总队开展了以拆除非公路标志为主要内容的600天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拆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广告牌1800余块,占计划的95%,其中,高速公路收费站顶棚的广告已经全部拆除。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全部非公标志清理工作。

  这次集中整治行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许多单位牺牲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全力支持迎世博600天行动,纷纷为上海举办世博会贡献力量,为扮靓上海公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化整治作为600天行动整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市管公路环境、达到“绿、洁、畅、亮、美”要求的重要措施。市管公路的养护中标单位在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市管公路管理署统一指挥下,结合各自标段实际情况,抓住绿化种植季节,集中开展了绿化补种、换种、修剪等整治工作。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如外环线桥孔下或局部硬化或铺设卵石,外侧种植珊瑚;沪宜公路为保证树穴整洁、不裸土,又保证行道树香樟的正常生长,在树穴中未种植麦冬而铺设卵石。通过两三个月的努力,部分道路绿化整治已初显成效,环境整洁、明朗,线条清晰、流畅。噪音治理是一个难点问题。

  前两年,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完成了S20外环高速全线18处噪音敏感点的治理工程。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对部分高速公路噪音敏感点进行整治。据测算,共需完成噪音治理395处,目前完成总量不到一半。

  刘钧伟说,噪音治理难的主要原因是范围广、投资大,而且情况复杂。

  “但是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不仅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道路,更应建设和谐路、生态路、群众满意路。难归难,治理仍要继续。公路部门想方设法,努力解决资金缺口及优化设计方案。”据介绍,目前相关噪音敏感点整治工程已经完成方案设计,其中大部分已经开工,力争世博会前完成治理任务,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的公路通行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80.85%的被调查公众认为声屏障建成后道路噪声明显有所下降,72.34%的被调查公众对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