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公路部门积极采用“四新技术”用于道路维修 |
来源: 发布日期:2009-12-18
|
近年来,我区公路部门结合本行业要求和自身发展实际需要,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兴路”的理念,在道路深层损坏维修处理上,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每年投入公路市政道路设施维护资金约7000多万元,公路、市政道路路况质量逐年提高。 蒸俞公路首用国际先进技术 蒸俞公路是一条上海市连接浙江省嘉善的省际公路,公路等级为县道三级,全长1.67Km,沥青路面车行道宽7m,原是一条乡村公路,2003年由青浦区公路管理部门接管并改建。由于沿线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繁忙,尤其重型车辆日益增多,加上原路结构强度先天不足,使路面过早出现了车辙、波浪、拥包、龟裂及局部沉陷等不同程度的病害。从2007年7月起,区公路部门与上海新晨明交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青浦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引进了一种利用原有路面材料进行道路维修的新技术——新加坡通骏国际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就地冷再生新技术,对蒸俞公路实施大修。蒸俞公路也成为了上海地区道路工程首次采用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就地冷再生技术的试验路。 经过近2年4个月的使用后,2009年12月1日,来自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上海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院、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专家对蒸俞公路大修工程研究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一致肯定了目前蒸俞公路这条试验路路况良好、质量稳定可靠,所采用的新技术为国内先进。 新技术彰显“生态文明” 区公路市政管理署一位高工说,对于道路深层损坏维修处理,过去普遍采用开挖、换填、重铺路面的传统方法,对开挖出来的原路建筑垃圾需要外运、堆积,带来了能源浪费、填埋占地、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就地冷再生是目前维修这类道路最新最好的方法,它由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高强混合料和深层就地冷再生两种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旧路上连续进行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压实等各道工序,重新形成了性能良好的刚柔相济的半柔性高强结构层。这样,由于就地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减少新旧集料开挖、铣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种技术充分利用了旧路废旧材料,开辟了道路废料处理技术的新领域,实现了循环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降低半柔性再生混合料的造价,提高经济效益,青浦公路市政管理署还与合作方在降低材料成本上做文章,尤其是对关键技术特种乳化沥青的加工进行拌合厂成套设备的技术改造,对加工厂的选址距离也有一定的要求,以压缩运输成本。同时对其它材料的运输成本、进口特种粘结剂的成本也予以严格控制。同时,为了下一步能够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大量推广应用,该署已经作好了技术升级和技术储备。 新技术的影响日趋扩大 2007年开始,除蒸俞公路外,试用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新技术还先后成功完成了华青路、沪南公路等试验路。2008年又扩大试用范围,先后在本区和其他区县顺利实施了外青松公路、朱枫公路、北青公路、嘉松公路、城中东西路以及月罗公路、沪南公路、沪宜公路项目,计38.62公里,54.6万平方米。通过试验实践,积累了经验,并形成了相应的行业指导性的技术指南,为下一步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2008年5月,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新技术在“2008上海市政科技成果展”上向全市全国作了展示,扩大影响。在市建委科技处(原市市政局)、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行业协会交流会上作演示,已列入交通部“全国节能减排新技术”示范工程,并被有关新闻媒体作了报道。 区公路市政管理署继续在努力,不断扩大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仅让新技术走出了本区域,还让其应用于一、二、三级公路以及高速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