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路“龟裂”百米 专家肯定是“基础不牢” |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2009-12-14
|
今年9月28日,南京中山东路-汉中路沿线改造竣工,考虑到军区总院门前交通不畅,市政部门对军区总院门前的解放路公交汽车站进行改造,将原有慢车道改为公交车道。随着公交车道的扩容,不少市民感到,这里的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是兴奋之余却发现,改造后的公交车道被压裂成“龟背壳”,还有一段路被压出凹坑。为此,不少市民提出质疑,两个多月前刚修好的路面怎么变成了这样?
现场:百米路面“龟裂” “刚刚新修的道路,像是被重型卡车碾过后,留下两道凹进地面的凹坑,叫人看了很不舒服。”市民张先生说,他是上班族,每天都在军区总院门前乘坐5路车或9路车到新街口上班,每天在这里乘坐公交车上下的人特别多。中山东路改造后,公交车停靠点从快车道改道为慢车道,原有人行道改成了慢车道,让一度拥堵的总院门口交通得到了缓解。 可是,好景不长,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公交车驶过的路面开始下沉,变成了两股凹下去的车道。由于地势较低,下雨天洼地就成了积水沟,快速进站的公交车溅起洼地里的水花,让车站等车的市民都来不及躲闪。 “正如张先生所说,才修建了两个多月的路面成了龟背壳。”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军区总院门口的公交站点看到,由于公交车的碾轧,这段不足百米的路面坑坑洼洼,个别地方的沥青路面被压开了裂纹。一位市民看到记者在观察坑坑洼洼的地面,对记者说:“不要看了,这都是公交汽车轧的。” 质疑:改车道“没改到位” 对于这一现状,市民王先生说,与快车道相比,原来的慢车道承载力相对较差,经不起重压。市政部门在对道路进行改造时,就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不能铺上层沥青就了事了,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专家也表示,这十有八九是地面的“基础不牢”。 对于这一现状,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的有关人士说,公交车停靠站路面被轧成两股凹沟,是否是由于地基没有处理好造成的,他们目前还没有调查过。 为什么只有解放路站这段路面被轧坏呢?记者通过公交站牌上显示的公交线路不难看出,解放路公交汽车站上有5路、9路、29路、51路、游1、游2等11条公交线路,这11条公交线路来回穿梭于解放路公交车站。如果在对慢车道地基处理上稍有疏忽,时间一长,地面难免会被轧出凹坑。 网友:要牢记前车之鉴 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它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到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不少网友也在网上发帖称:“这里以前是专门供自行车通行的慢车道,现在改成了公交车道后出现裂纹和凹陷,究其原因是地基差,我不反对出新,但是要出新就要从根子上搞。” 还有网友提出了今后慢车道改公交车道应该注意几点:自行车道的土层设计要求与荷重,和机动车道是有区别的。自行车、助力车是无论如何也轧不出这种结果的,只能是大型车辆轧的。今后,无论是慢车道还是人行道,要设计成巨型车辆可以碾轧的要求,因为现在车辆实在是乱开,很多车辆直接开到人行道上来,一点都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