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09-11-23
|
【举措】 ● 2008年12月下旬,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高基础设施水平”被会议确定为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阶段性目标之一。 ●从2008年11月开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今年1至10月,全省基础设施投资2424.2亿元,同比增长79.2%。 ●2009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 本报记者 李伟 今年2月开工的成兰铁路,创下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前期工作进展最快的新纪录——从设想到设计到规划,再到开工建设,耗时仅一年余。 “成兰速度”是我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抓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范例。 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两大机遇,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今年1至10月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2424.2亿元,同比增长79.2%。换句话说,前10个月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天8亿元。巨大的投入在拉动当期增长的同时,为未来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住机遇改善发展条件 一年前,国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举措。在4万亿元总投资中,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灾后重建占4万亿元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是四川面临的双重机遇。抓住机遇,四川基础设施建设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以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在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占了30%。 2009年5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按照《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到2012年,形成包括7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带动经济增长作用无可替代 基础设施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无可替代。 以高速公路为例,据估算,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平均需要钢材1000吨、水泥9000吨、沥青1900吨,可带动建材、建筑机械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扩展。如达陕高速万源段,总投资超过70亿元,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投入将以建材、基础设施修建、运输、日常生活消费等形式直接投向当地,这就意味着将有超过40亿元的建设资金在万源被就地消化。 与此同时,每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可带来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并带动2000个相关行业间接就业机会。而今年1到10月,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仅此一项,就可带来30多万个直接就业机会。 铁路建设的拉动能力同样惊人。钢轨、机械、车辆、水泥、设备、通信、化工品、物流……铁路建设耗材巨大。仅以钢轨为例,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就需6000多吨。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测算,在铁路建设上每投入1元人民币,拉动的GDP大概在5.7元左右。1至10月,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预计拉动GDP增长910亿元。 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11月12日,今冬首次寒潮袭击四川盆地,地处北大门的广元夜间最低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然而,在绵延100多公里的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施工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几千名建设者正冒着寒风连夜施工。 “广巴高速原来的工期是4年,现在压缩为3年。为确保在今年底前形成初步通车能力,我们这里不分节假日,一律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续作战。”广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世平说。 一个“快”字,体现了一年来四川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特点。今年初以来,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都映高速等一大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和城市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产或者投入使用,全省基础设施水平有了长足提高。 “下一步,全省仍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尤其要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点睛] 基础设施建设应当超前 ■ 胡渤(省统计局投资处处长) 从我国以往经济周期调整中的经验和教训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具有超前性,否则当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周期后,落后的基础设施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将基础设施建设与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起来,继续加大投资,从短期看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从长期看可以为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快速增长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