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沥青、燃料油及润滑油2009年7月市场月度分析 |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8期 发布日期:2009-11-11
|
回顾 1.需求 (1)沥青 2009年7月,国内沥青市场终端需求虽然较上月有所增加,但由于道路工程项目需求尚未大规模释放,市场需求总体上仍较为平淡;在客户购货需求方面,前期大量的冬储库存对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当月大部分客户以消化库存为主,补货意愿不强。分地区来看,7月份华南地区阴雨天气阻碍了施工,工期拖后影响了沥青的出货,市场交投平淡;西北地区在施工期需求的支撑下,沥青市场较为活跃,但实际需求仍小于预期;西南地区灾后重建工程较多,需求开始逐步启动;其他地区需求较为平淡。估计7月份国内沥青表观消费量为14万吨,环比基本持平(见表1)。 (2)燃料油 7月份,国内燃料油市场需求主要靠电力和航运两大行业用油支撑。基于环保要求,玻璃厂陶瓷厂等高能耗企业或被关闭或因使用天然气等替代燃料,对燃料油的需求大幅萎缩。7月,国际油价不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柴油需求低迷,地方炼厂亏损加剧,直接打压了地方炼厂对进口直馏燃料油的需求。估计7月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为310万吨,环比下降4.6%,同比增长4%。 (3)润滑油 7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延续了自3月份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连续5个月产销量超过百万辆。全月我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分别为110.96万辆和108.56万辆,同比增长52.15%和63.57%。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将有效带动润滑油消费的增加。我国工业运行情况继续转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3,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之上,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态势,工业运行继续回暖。全月国内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61万吨,同比增加12.1%。由于润滑油消费进入淡季,7月份润滑油消费量环比下降8.9%。但笔者分析认为,7月份润滑油的实际消费量环比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明显下降,数据的明显下降是由于6月份的表观消费量虚高造成的。1—7月,国内累计润滑油消费量约373.5万吨,同比增长4.2%。去年由于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润滑油消费从7月开始持续降低,因此今年7月份润滑油消费量虽然环比下降,但同比增幅仍然较大。 2.供应 (1)沥青 尽管当前终端需求尚未大规模释放,但在看好沥青后市需求的刺激下与生产燃料油相比,各炼厂更倾向于生产沥青。7月份国内沥青产量为122万吨,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62.7%(见表2)。进口方面,根据目前国内外沥青市场供需形势,估计7月份国内沥青进口量为25.57吨,环比下降16.4%,同比下降25.2%(见表3)。 (2)燃料油 由于市场需求低迷,炼厂燃料油库存较高,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和成品油价格预期下调的影响下,7月份各主要炼厂纷纷压缩燃料油产量并降价抛售,以降低库存压力。预计当月国内燃料油产量约为150万吨,环比下降4.5%,同比下降18%。进口方面,根据近几个月和去年同期的燃料油进口情况,估计当月国内燃料油进口量为2207吨,环比下降9.1%,同比增长13.4%。 (3)润滑油及润滑油基础油 由于二季度润滑油产量大幅升高,透支了部分明份的行情,加之7、8月份是润滑油的传统消费淡季,因此,7月份国内润滑油产量明显下降,仅为53.5万吨。基础油供应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合计生产基础油28.8万吨,环比增长25.2%,同比增长7.9%。由于二季度进口基础油数量创历史新高,净进口量高达72.8万吨,同比增长118%,使得贸易商库存较高,有大量的基础油可用于7月份的润滑油生产,预计7月份基础油的进口量将回落至12万吨左右。 3.价格 (1)沥青 7月份国内沥青批发价格继续上月的涨势。由于前期社会库存偏高,终端用户多以消耗自有库存为主,在当月国际油价宽幅震荡的影响下,贸易商补货积极性不高,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当月国内沥青批发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其中,国产重交沥青月均批发价格为3141元/吨,环比上涨6.2%;建筑沥青月均批发价格为3193元/吨,环比上涨1.1%;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月均批发价格分别为2979元/吨和41952/吨,环比分别上涨3.5%和5.5%(见图1)。 (2)燃料油 尽管原油价格环比下降,但受市场供应紧张的影响,7月份国际市场燃料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其中,新加坡高硫180cSt月均价为402.6美元/吨,环比基本持平;新加坡高硫380cSt月均价为401美元/吨,环比上涨2美元/吨。在国内市场,燃料油需求整体依然不振,但局部地区供应紧张,各地区燃料油价格呈现涨跌互现局面。其中黄埔高硫180cSt当月均价为3688元/吨,环比基本持平;华南地区燃料油均价为3655元/吨,环比上涨2.9%;华东地区燃料油均价为3636元/吨,环比下降1.1%;山东地区燃料油均价为3838元/吨,环比上涨2.3%。各地区近期燃料油价格走势见图2。 (3)润滑油基础油 7月份欧美润滑油市场需求出现回升,市场价格呈继续上扬态势,流向亚洲地区的基础油资源减少;受国内成品油价格明底上调、国际外盘基础油价格坚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基础油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华南、华东、东北和西北地区150SN基础油均价分别为7280元/吨、7610元/吨、7450元/吨和7000元/吨,环比分别上涨了9.1%、8.9%、7.2%和7.7%(见图3)。 预测 1.供需基本面分析 (1)沥青 8-10月是国内道路沥青传统的需求旺季,沥青终端需求将陆续释放;加之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道路工程建设资金能够得到保证,沥青摊铺工作将顺利开展。因此,未来三个月国内沥青需求将有所上升。供应方面,随着沥青终端市场需求的逐渐好转,炼厂对生产沥青将保持较高积极性,预计8月份沥青产量环比将呈上升趋势。进口方面,在沥青需求预期良好的提振下,贸易商进口沥青将保持较高的积极性,预计进口量达30万吨左右。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预计8月份国内沥青表观消费量为150万吨。 (2)燃料油 未来三个月,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下,预计高能耗行业用油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萎缩状况难有改观;但是高温天气和社会经济的回暖将拉动国内发电量继续增加,因此发电用油需求仍将呈上升趋势;8月份部分地区休渔期结束,船用油需求也将显著增加。预计未来燃料油市场总体需求将较目前有所改观。供应方面,8月份两大集团公司原油计划加工量没有太大的变化,预计国内燃料油产量也将基本持平;在需求有所改观的提振下,燃料油进口量环比预计将有所增加。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预计8月份国内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为340万吨。 (3)润滑油 8月份依然是润滑油需求淡季,加之5、6月份的表观消费量虚高,已经透支了部分7、8月份的销量,因此预计明8月国内润滑油的表观消费量将继续下滑。结合近年来月度消费数据分析,预计8月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将下滑至55万吨左右。在基础油供应方面,目前炼厂有充足的资源生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的基础油。但由于润滑油的消费需求没有受到实质性拉动,加之供应商和贸易商手中都有大量的库存,基础油供应将出现相对过剩,预计8月份进口萎缩至10万吨左右。 2.价格 (1)沥青 随着市场终端需求的陆续大规模释放,8月份沥青市场交投气氛将逐渐活跃,但受贸易商和终端客户库存较高的影响,现货成交量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实质性好转,导致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不过总体来说,未来沥青市场利好因素将占上风,市场整体将呈现稳中上涨的趋势。预计2009年8月进口重交沥青、国产重交沥青、建筑沥青和普通沥青的市场月均批发价格将分别在3395—3495元/吨、3150—3250元/吨、3200—3300元/吨和3000—3100元/吨之间震荡。 (2)燃料油 根据前面对燃料油价格基本面的分析,短期内燃料油市场观望气氛仍将浓厚。随着需求的逐步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未来国内市场燃料油价格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预计明份新加坡高硫180cSt燃料油价格为420—430美元/吨,黄埔高硫180cSt燃料油价格为3750—3850元/吨,环比继续上涨。 (3)润滑油基础油 欧美市场基础油出口市场仍将持续坚挺,埃克森美孚公司7月28日宣布,从8月6日起对亚洲合同买家的I类和Ⅱ类基础油价格上调30—45美元/吨。预计8月份亚洲基础油价格还将出现小幅上升,新加坡150SN基础油价格为760—800美元/吨。国内市场7月份基础油价格上涨过快,市场接受能力有限,观望情绪严重;同时由于贸易商等中间环节囤积了部分基础油,加之消费需求疲软,基础油价格继续上升缺乏支持;但受外盘基础油价格上升的影响,预计8月份国内市场基础油价格稳中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