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09年公路工程建设走笔

  2009年6月11日,威海国际机场周边道路路面工程竣工通车,乘客出入机场更加安全便捷;

  2009年10月15日,长会口大桥建成通车。从荣成虎山镇至文登泽库镇仅需几分钟;

  目前,江家寨立交桥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2009年底前,将完成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标工作,2011年底前江家寨立交桥完工……

  透过一件件公路大事,我们看到一条条通衢大道正在威海这片创业的热土上延伸,而这一条条大道也在讲述着威海公路人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破解资金难题 推进工程建设

  9月22日,我市2009年度最后一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滨海路成山至荣成市政府广场段通车,公路建设者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汗水。

  今年以来,受燃油费税改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公路事业发展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一方面,各项在建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各项新建项目亟须开工建设,面临新的资金需求高峰,致使公路发展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局面。面对困难,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连承鹏带领全局上下达成共识:“困难面前寻机遇,抓住机遇快发展,困难再大,也要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公路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保障。”为此,我市公路部门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想法子,不辞万难找路子”,积极向省局寻求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赢得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公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22亿元,累计争取地方垫付到位资金1.8亿元,有力保证了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长会口大桥是我市公路建设史上技术含量最高、投资最大的跨海大桥,受建设期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施工单位亏损达2000多万元。建设期间,市公路部门多次协调承建单位最大限度克服施工成本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争取省厅省局增加投资,确保了工程顺利进展。2009年,全市共建成通车了长会口大桥工程、202省道江家寨至文登段、滨海路东南寨至乳山口段、滨海路荣成成山至政府广场段、滨海路小葛家至龙海段、乳山疏港路工程等6项公路重点工程,使我市成为全省少数几个工程建设正常推进的地市之一。

  创新建设理念 打造精品生态公路

  对于市公路部门来说,生态公路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贯穿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实际行动。

  石烟线荣成段临海而建,公路距海远则百余米,近则俯身触水。公路建设对蓝(海水)、绿(植被)、黄(土地)三方面影响很大,作为滨海旅游景观公路的重要一环,保护公路沿线原生态地质地貌,达到“人、路、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公路人追求的目标。公路路基施工挖方填方产生的土石弃渣既占用良田又破坏环境。荣成公路局创新筑路模式,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将土石弃渣循环利用:对于落坡产生的肥沃熟土,就近向废弃的采石场、低洼地或公路两侧绿化区域回填,营造良田,整修绿化带;对于生土、砂石以及劈山炸石产生的大量块石、砾石,则充分利用线路临近海湾港口修建造船工业基地的契机,把废石残渣填海造港,既解决了弃渣堆放问题,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荣成公路局还斥资800多万元购进了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环保式3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组,大大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他们把净化沉积下来的粉尘用于路基填方,形成除尘、回收、填埋循环生态作业模式。

  技术创新铺就精品路。我市最长的跨海公路桥———长会口大桥,是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由于工程建设中施工大部分是在海水中,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破坏成为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

  为解决长会口大桥桥梁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工程养护成本,确保大桥主结构使用达到100年,市公路部门成立攻关小组进行科技攻关,经过多方实验,成功引进国际先进的阴极防护技术,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公路局在多方面进行了科技创新和应用:对沥青砼面层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提高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已取得废旧沥青再生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抓紧编制科技创新科研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确保科研成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结合省局开展对近十年典型路面结构病害的调查活动,认真研究分析多年来制约工程建设的难点和质量通病,开展技术攻关,从而解决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害问题。

  抢进度保质量 打造品牌工程

  抢进度、保质量,2009年,在我市各条道路施工现场上,都能感受到火热的建设氛围。国庆前夕,长会口大桥工程项目部加班加点,加快路面工程的进度,工人实行两班倒不间断作业;滨海路项目部沥青机组组长谢强,每天要在开工前一小时备好料,收工后,还要检查、保养设备,进行废粉回收,一天下来,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半年的工作,几乎天天如此;保障工程进度,不仅需要全体施工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所有的机械设备连轴转,为了不耽误工期,一线修理班的师傅们经常是在别人都已经收工的时候,才开始机械维修和保养,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是家常便饭……正是千万名公路建设者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有了我市各项公路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在建设长会口大桥时,有三个桩部分出现了“麻面”,虽然不影响工程质量,却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美观,经监理方和业主与施工单位再三商议,决定砸掉重来,这一砸就损失了近10万元,这就是公路人在质量面前的态度。在严把质量关方面,市公路局坚持关口前移,强化质量监管,建立了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改建办每月组织一次月检查,并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通报形式下发给各相关单位,要求其限期整改;总监代表处坚持在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采取突击和暗访的方式,监督和评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将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市公路局还创新管理方式,推行了“首件分项工程认可制”,从第一段路基、第一根钻孔灌注桩、第一段砌体等分项“首件”工程入手,牢牢把握住质量控制的各个关口,将质量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从而整体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加强试验管理,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指导各工地实验室建立样品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试验台账制度、试验操作规程等,对试验环境、试验人员资格及数量、试验临时资质等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并严格落实,确保做到用真实、科学的试验数据指导生产。2009年,全市公路新建和续建工程共有9项,累计全长143公里,项目总投资近22亿元,所有建成工程经自检全部达到优良级。(本报记者 刘青青 通讯员 马冲)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